曾經我以爲幣圈是通往自由的電梯,沒想到卻是直通深淵的滑梯。
剛進圈那年,我帶着100萬的積蓄,夢想着“抄底翻倍”、“財富自由”。
結果用了整整三年,交了80多萬的“學費”,賠到懷疑人生。
那段時間,我每天醒來都不想睜眼,看K線*就焦慮,連身邊最親的人都開始勸我放棄。
親情、感情、信心,全部快被磨光。
我也想過,如果當初去買房,也許早翻了兩三倍了...
可惜,我偏偏選了這條最難走的路。
最後20萬孤注一擲,我開始重新做人,不到一年時間,就賺到了4000多萬!
可以說,市場85%的方法技術我都用過,但最實用的,還是看我總結的這些乾貨技巧,如果你想把
幣圈當做第二職業,用來養家餬口,那麼你必須認真學習這篇文章,至少讓你少走10年彎路!
個人賬戶從30萬到100萬折騰了近10年的時間,但是到了100萬彷彿開了竅,直接衝到4000萬。今天,我分享幾點乾貨,這些經驗值6000萬,希望能幫到你。
任何一個翻十倍的幣,都是先從翻一倍開始的
一、先尋覓小牛犢
近兩個月漲幅超100%
部分大牛幣在走牛之前,是有跡可循的。咱們大膽做個假設:強者恆強。就如同在生活中,我們會講,這個人以前很出色,日後或許會有成就。或者,這個人是個糊塗蛋,得提防他日後幹蠢事。
這也就是說,大多數人或事都存在其慣性。基於此,我們可以先把最近這一階段表現強勢的幣種,挑選出來放進一個自選區域裏。
在實際操作中,更傾向於強勢幣中上漲較爲順暢的。講不出太多緣由,有點類似於,既然大家都很優秀,那接下來就看誰更出衆。
二、耐心等候中級調整
何爲中級調整?例如起碼震盪或者回調兩個月及以上。
爲何要調整這般久?讓裏面亢奮的資金休整休整、冷靜冷靜,度過不應期,讓裏面獲利豐厚的籌碼進行換手,拉近大家的平均成本。
如此一來,更有益於日後大家齊心協力、勁往一處使。
第一波特別強勢的,可以僅調整兩週。那什麼叫特別強勢?比如兩個月內幣價翻倍。
實際上,對這些幣種的跟蹤頗爲輕鬆。放進自選區以後,每個週末查看一下即可,只要沒出亂子,快達到調整的最低時限要求時,放入重點自選區,每天覆盤時留意一眼。
三、指數和板塊共振
是不是調整達到最低期限要求就能買入呢?當然不是,法律規定男子22歲可以結婚,難道你過22
週歲生日那天就必須娶個老婆?
必須要耐心等待大盤和板塊產生共振,此時才能夠依據兩個信號進場。
1.放量中長陽啓動
2.縮量窄幅震盪
無需等到幣價再次超越調整前的高點。因爲,超越也不代表具有確定性,還不如搶在啓動點,佔據一個有利位置。
很多人做合約,一問起“你用的是全倉還是逐倉”,對面一臉懵。
更嚴重的是,有人連這倆差別都沒搞清楚,就直接開單上槓杆,結果爆倉了還不知道怎麼爆的。
今天這篇文章,不講術語堆砌,就把這兩種模式講明白。看完你再決定怎麼選。
先說逐倉:
逐倉的意思是,你在這個合約裏投入多少,就最多虧多少。
比如你賬戶裏有5000U,這一單隻用500U做,那就算行情反着來,最多也只虧這500U,不會把你賬戶全拖下水。
適合什麼人?適合控制風險、喜歡穩紮穩打的操作方式。
你可以把每一單都當成獨立的戰鬥,不會因爲一單出錯,把整盤全輸掉。
再說全倉:
全倉的意思是,這一單爆了,賬戶裏剩下的錢也一起陪葬。
系統會用你賬戶裏剩餘的資金給當前倉位“續命”,直到整個賬戶撐不住,才一次性清空。
聽起來像是“容錯率更高”,但風險也更大。
很多人用全倉的錯覺是:我抗得住,但真到大波動,直接全線爆光。特別是喜歡扛單、不設止損的
人,全倉幾乎是定時炸彈。
所以該怎麼選?
如果你還在熟悉市場、或者剛剛開始嘗試合約,優先用逐倉,這是保護本金最直接的方式。
等你有了自己的交易系統、能穩定執行風控,再考慮用全倉去提高使用效率——但就算這樣,也必須設好止損。
說到底,合約的本質不是賺快錢,而是讓你能撐得久、走得穩。
別把賬戶當成賭場,連風險怎麼來的都不知道,就敢下重注,那不是交易,是賭命。
全倉和逐倉,不是哪個更高級,而是看你有沒有能力駕馭。
在這輪行情中,能不能翻倉回血全看你自己,早點和我一起佈局,讓你早日從低谷出來。#BNB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