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個基礎設施,在這裡,比特幣的穩健性與以太坊的可編程能力相結合。這就是 Hemi 的提議,一個模組化的第二層協議(Layer-2),旨在將比特幣區塊鏈的安全性與以太坊虛擬機的計算靈活性相結合。該系統的設計目的是讓開發者能夠構建與比特幣數據直接交互的應用,這是在一個類似於以太坊的環境中,無需橋樑、合成代幣或中介。
Hemi 作為兩個最大的區塊鏈網絡之間的集成介面運作,創建了一個協調的結構,使得開發去中心化應用程序、管理資產和更安全有效地進行價值轉移成為可能。指導該項目的主要概念是比特幣和以太坊不應該競爭,而應該合作。這種合作被開發者稱為「超網絡」。在這一模型中,比特幣提供價值和不變性的保證,而以太坊則提供創新所需的可編程性和靈活性。
該協議的運作是由三個主要組件促成的:hVM (Hemi 虛擬機)、Proof of Proof (PoP) 共識系統和隧道,這些隧道用原生的資產轉移機制取代了傳統的橋樑。
hVM 是一個定制的以太坊虛擬機版本,對比特幣區塊鏈的狀態具有直接的可見性。Hemi 網絡的每個節點同時執行一個輕量級比特幣節點,實時處理比特幣網絡的區塊。這些信息被轉換為一種名為處理過的比特幣視圖 (PBV) 的格式,可以直接在智能合約內使用。這使得開發者能夠編寫代碼,以便像訪問 EVM 的內部狀態一樣訪問 UTXO、交易和比特幣區塊確認。
為了簡化這一過程,Hemi 提供了 hBK (Hemi Bitcoin Kit),這是一組庫和工具,用於簡化與比特幣數據的交互。通過它,可以查詢餘額、驗證確認和追蹤交易,而無需中繼器或外部神諭。這降低了成本,消除了故障點,並提高了整體應用程序的安全性。
而 Proof of Proof (PoP) 機制則是確保協議安全的共識層,將 Hemi 網絡的數據錨定在比特幣區塊鏈上。定期會將網絡狀態壓縮並記錄在比特幣鏈上,創建一個永久的加密聯繫。這一過程將比特幣轉變為一個結算層,保證任何試圖逆轉已確認交易的行為都需要同時妥協 Hemi 網絡和比特幣區塊鏈,這在經濟上是不可行的。
Hemi 定義了三個交易最終性層級:快速最終性,這在 Hemi 本身內部瞬間發生,適合低風險操作;堅定最終性,這在幾分鐘後在以太坊層上獲得確認;以及最終最終性,這在大約九個區塊後於比特幣區塊鏈上記錄,這大約需要 90 分鐘。這種分層模型允許參與者根據操作的風險選擇所需的安全級別。
該協議的另一個亮點是隧道,這是用於在區塊鏈之間轉移資產的原生機制。與依賴於保管人或外部聯盟的傳統橋樑不同,隧道在 Hemi 的架構內運作,利用 hVM 的資訊以安全的方式驗證轉移。以以太坊隧道為例,資產在以太坊網絡上被鎖定,而其等價物則在 Hemi 上發行。當用戶希望提取資金時,代幣會在 Hemi 上被銷毀,釋放則在以太坊上發生,需經 Bitcoin 網絡的確認。
比特幣隧道則最初以超擔保的多簽錢包實施,未來計劃轉移到使用 BitVM 等新興技術的 100% 無信任系統。這將允許比特幣向 EVM 生態系統的流動性轉移,風險最小化。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Hemi 為已在 OP-Stack 生態系統中工作的開發者提供了熟悉的體驗。該網絡使用 ETH 作為燃料代幣,擁有鏈 ID 43111,並提供公共的 RPC 和 WebSocket 端點以便與區塊鏈互動。開發工具允許部署合約,使用 hBK 測試功能並監控來自 Bitcoin 網絡和 Hemi 的事件。
HEMI 代幣是網絡的核心經濟元素。它用於治理、質押、獎勵和支付交易費用。最大供應量為 100 億個單位。貢獻 PoP 證明的驗證者和礦工因參與協議的安全性和驗證而獲得 HEMI 獎勵。
該項目由 Hemi Labs 開發,領導者是 Jeff Garzik,他是比特幣代碼基礎的早期貢獻者之一,還有 Maxwell Sanchez 和其他經驗豐富的工程師。2024 年 9 月,該公司在由 Binance Labs 主導的一輪融資中籌集了 1500 萬美元,Breyer Capital 和 Big Brain Holdings 也參與了該輪融資。這些資金用於測試網階段,最終在 2025 年 3 月正式啟動主網。
Hemi 的架構允許開發新一代應用程序。一個例子是比特幣的原生收益金庫,其中合約僅在比特幣區塊鏈上經過可驗證的確認後釋放獎勵,消除了對外部來源或中介驗證者的需求。另一個例子是雙重記賬的托管,這在 Hemi 處理合約邏輯,但直接在比特幣上進行支付,基於鏈上監控的確認。
Hemi 也使得創建以比特幣作為擔保且在 EVM 中具備流動性的市場成為可能,允許清算和交易以更大的靈活性進行。此外,可以利用 hBK 建立機構工具,以審計儲備、追蹤交易和可審計地證明轉移,完全基於比特幣的經過驗證的數據。
與其他第二層解決方案相比,Hemi 在避免依賴聯盟的比特幣側鏈和無法看到比特幣狀態的 EVM rollups 的問題上脫穎而出。其區別在於原生集成,使得 EVM 能夠完整地運作於比特幣生態系統,並確保安全性得到兩個區塊鏈的支持。
儘管有優勢,但仍需考慮挑戰和限制。交易的最終性取決於比特幣區塊的周期性,這對確認時間施加了限制。此外,新角色如發布者和挑戰者需要持續監控。隧道系統,尤其是對於比特幣,仍處於演進階段,並需進一步發展以達到 100% 去中心化的模型。
儘管存在這些複雜性,Hemi 的方法代表了對於需要高安全性和鏈間互操作性的項目的機會。比特幣在區塊鏈中擁有最大的價值儲存,但對於去中心化應用程序來說並不直接可用。以太坊擁有最成熟的智能合約生態系統,但並未具備比特幣作為基礎層的穩固性。Hemi 將這兩種力量結合在一個協調的網絡中。
對開發者而言,這意味著有機會創建以比特幣數據為基礎的去中心化金融應用程序,在 EVM 環境內運作。對於機構而言,這代表了一條在比特幣的安全性下保護資產的道路,同時利用以太坊的合約邏輯。對於整個加密行業來說,這是一個朝著主要市場鏈的融合邁出的重要一步。
Hemi 不僅僅是另一個 Layer-2 或橋接協議。這是一種具體的嘗試,旨在重塑比特幣和以太坊之間的互動,創造一個兩者協同運作的環境。通過允許一個網絡理解另一個網絡,並利用比特幣的安全性作為不變的參考,Hemi 為下一代去中心化應用程序提供了更堅固的基礎。這不再是選擇一個網絡或另一個網絡,而是從兩者中提取最佳方案於一個集成且安全的架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