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世界資產(Real-World Assets, RWA)在傳統金融裏佔據絕大部分價值總量:房產、公司債、供應鏈應收賬款、商品、信用票據等。Web3 的長遠願景之一就是讓這些資產能在鏈上流動:可交易、可借貸、可抵押、可拆分。但在實際操作中,傳統鏈(尤其通用鏈)在對接 RWA 時面臨多個難題:
合規與身份驗證:RWA 涉及 KYC / AML、法律主體、所有權驗證等合規流程,鏈上體系難以天然支持;
資產上鍊成本和複雜性:傳統資產從實物 / 文檔狀態轉換到可鏈上表示,需要較複雜流程、信任中介、審計機制;
流動性不足 / 區塊鏈碎片化:即使資產上鍊,也往往缺少流動性與生態支持;
跨鏈收益分配與互操作:不同區塊鏈之間難以共享資產與收益機制。
Plume 正是針對這些痛點設計的。它定位爲一個 模塊化的 L2 區塊鏈 / RWAfi 平臺,專爲現實資產上鍊、管理、交易、收益分配提供原生支持。它希望讓資產上鍊不再是“遷就鏈”,而是鏈服從資產(即鏈設計圍繞資產需求構建)。
二、Plume 是什麼?技術定位與關鍵能力
2.1 模塊化 L2 + EVM 兼容
Plume 被多個資料描述爲 “模塊化 Layer 2 區塊鏈” 或 “首個爲 RWAfi 專門設計的鏈”
它是 EVM 兼容的,這意味着現有以太坊生態(智能合約工具、錢包、DeFi 組件等)可以較爲容易地遷移或接入 Plume。
它在鏈內部集成或預置合規 / Tokenization / 合規工具,從而減輕上鍊資產發行方的熵。
2.2 資產發行與管理原生能力
Plume 在協議層面搭載了針對 RWA 的功能模塊,包括:
資產 Tokenization 引擎:即從傳統資產 -> 數字表示的流程工具鏈、合約模板、資產映射邏輯。
合規 / 身份 / KYC 集成:平臺願景是讓資產發行方能在鏈上嵌入合規驗證流程,從而讓鏈上資產合法、可信。
Nest Vaults(金庫 / 倉庫機制):Plume 支持一種叫做 “Nest Vault” 的機制,資產發行方 / 用戶可以將穩定幣或其他資產質押進入金庫,獲得與 RWA 資產掛鉤的收益型代幣,同時具備可組合性和 DeFi 可用性。
跨鏈收益分發 / SkyLink 機制:Plume 推出了 SkyLink 協議,支持在多個鏈之間將 RWA 收益“跨鏈流動” —— 即用戶無論資產在哪條鏈上,都能收到收益。
plumenetwork.xyz
SkyLink 將能力擴展到 18 條鏈,支持跨鏈治理與收益分配。
plumenetwork.xyz
TVS / 安全 / 模塊化風險控制:在 l2beat 平臺中,Plume 被列爲 “模塊化 L2 區塊鏈,整合資產 Tokenization 與合規提供者直接進入鏈上”
2.3 主網上線與資產規模
Plume 的主網啓動時就帶有 $150M 規模的現實資產入鏈,覆蓋太陽能農場、醫療賬單(Medicaid claims)、礦權、公司債券、信用債等多種資產類別。
在上線階段,它已吸引了 180+ 項目在其網絡上建設。
在其 seed 融資階段,Plume 曾募集 1,000 萬美元種子資金,由 Haun Ventures 領投,Galaxy、Superscrypt 等參與。
此外還建立了 $25M RWAfi 生態基金,用於扶持資產 Tokenization、基礎設施、合規模塊等 early stage 項目。
最近 Plume 正式成爲 SEC 註冊的“證券代管轉讓代理(Transfer Agent)”,允許它在證券代幣化路徑上具備合法身份。
三、Plume 的核心優勢與差異化
3.1 端到端一體化流程
與傳統做 Tokenization + DeFi 支持的鏈相比,Plume 不需要發行方搭建繁瑣基礎設施,它在鏈層就內置資產發行、合規、收益分配、治理、跨鏈等模塊,簡化上鍊流程,對發行方更加友好。
3.2 RWA 原生優化
Plume 並非通用鏈勉強支持 RWA,而是“從出發點就爲 RWA 優化”:它在性能、合規、模塊結構上都考慮了資產發行和生命週期管理的需求。
3.3 跨鏈收益分發能力
藉助 SkyLink 等機制,Plume 能在多個鏈之間分發資產收益,而不必限制用戶在同一鏈中。這增強了資產的流動性和使用便捷性。
3.4 法律身份與合規推進
Plume 被 SEC 註冊爲 Transfer Agent,是一個重要里程碑:它可能成爲能夠橋接傳統證券法規與鏈上證券發行的鏈。對於機構和合規項目方是一個顯著信號。
3.5 資本支持與生態資源
擁有資金、實力背景與生態基金,可幫助加速市場落地與吸引優質資產入鏈。
四、典型應用場景
房地產 / 房產分割:將整棟物業或不動產拆分成鏈上份額,供用戶投資、交易或抵押。
能源 / 農業 / 可再生資產:如太陽能農場、碳信用、土地使用權等,可通過 Plume 上鍊表現價值與收益。
債券 / 信用票據 / 企業債務:企業債券、信用票據發行可以在 Plume 上經合規流程進行,並在 DeFi 中使用。
礦權 / 自然資源:礦權、資源開採權、礦山分紅權利的代幣化。
醫療應收賬 / 合同收益:如 Medicaid Claims、合同現金流、保險理賠等資產。
跨鏈 RWA 收益利用:使用 SkyLink 將收益從 Plume 分發到其他鏈,用戶可在自己熟悉鏈上接收收益。
五、挑戰 & 風險
合規與監管風險
即便 Plume 註冊爲 Transfer Agent,也不能保證在全球所有司法區都被認可。不同行政區的監管政策、證券法規、資產審覈標準差異很大。
資產質量與信任鏈條
現實資產在上鍊過程中,需要盡調、審計、法律契約支持。資產自身的信用風險無法完全靠鏈上技術消除。
競爭壓力大
RWA / 資產鏈市場已有多個競爭者(如 Ondo, Securitize 等),Plume 需要在用戶體驗、生態網絡和信任機制上持續創新。
跨鏈複雜性
SkyLink 等機制在實現跨鏈收益流時可能面臨經濟安全性、合約可靠性、驗證機制等挑戰。
去中心化 vs 效率折中
在集成合規模塊、資產控制與安全性設計中,Plume 可能在效率與去中心化中存在折中。
六、願景展望:Plume 能走多遠?
在未來,Plume 有潛力成爲現實資產上鍊的基礎設施層,如以太坊對於智能合約那樣的位置。
它可能充當多個資產發行方的通道,令傳統金融機構更容易接入鏈上發行體系。
SkyLink 等跨鏈機制若能穩定運行,Plume 將成爲 RWA 跨鏈分發的核心樞紐。
如果更多證券 / 資產類項目在 Plume 上發行、流通,PLUME 代幣將具備較強價值捕獲能力。
在長期看,Plume 若能與傳統金融機構建立更深度連接,其定位可能從“鏈”擴展到“金融基礎設施 + 合規網關”的角色。
七、總結
Plume 是一個專爲 現實資產上鍊 (RWAfi) 構建的模塊化 L2 / RWA 平臺。它以 EVM 兼容爲基礎,在鏈層集成資產發行、合規、收益分發、跨鏈能力等模塊,試圖以最優設計解決 RWA 上鍊的複雜性。它在主網上線時已部署數億美元規模資產,並推出生態基金與資本支持。儘管面臨監管、資產信用、跨鏈難題等挑戰,Plume 的定位、資金與設計路徑使它在 RWA 賽道中頗具競爭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