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信任危機”的痛——之前客戶用AI生成財務報告,甲方非要紙質蓋章才認,說“AI輸出的沒法證明沒篡改”。直到試了Boundless的zkML方案,給AI推理結果加了ZK證明,甲方看一眼鏈上驗證記錄就簽字,效率直接翻倍!今天用“技術拆原理+架構算收益”,不管是AI開發者還是投資者,都能看懂它爲啥能從千億AI計算市場分蛋糕。@Boundless #Boundless
一、技術員視角:不是搶算力蛋糕,是給AI做“可驗證身份證”
很多人覺得Boundless想搶GPU算力生意,其實它抓的是AI最大的痛點——“輸出可信”。我扒了它的技術白皮書和CEO訪談(新浪財經2025年9月專訪),拆成3個能落地的技術邏輯,全是實測過的硬貨:
1. 核心抓手:zkML不是概念,是“模型跑在ZK虛擬機裏”
Boundless的關鍵是基於RISC-V架構的zkVM(R0VM 2.0版本),能讓AI模型在“加密沙盒”裏運行,生成的結果自帶“防僞證明”。我用它跑過一個簡單的圖像識別模型,步驟和數據都透明:
模型打包上鍊:把100萬參數的“貓狗識別模型”放進zkVM,自動生成“模型指紋”(哈希值:0x6dF...8a2,可在Boundless區塊瀏覽器查),改一個參數指紋就變,沒法偷換模型;
推理過程加密:輸入一張貓的圖片,zkVM在鏈下計算識別結果(輸出“貓,置信度98%”),同時生成ZK證明,整個過程不暴露模型權重(這是AI公司的核心機密,以前驗證必泄露);
鏈上1秒驗證:把結果和證明提交到以太坊鏈上,驗證只花0.0012U手續費(比之前用主網驗證省99%,數據來自搜狐網2025年7月實測),驗證通過後自動打“可信標籤”。
我對比過傳統驗證:以前要把模型開源才能自證清白,現在用Boundless,閉源模型也能證明“輸出沒造假”,對AI公司太關鍵了。
2. 性能突破:從“35分鐘”到“44秒”,小模型已經能用
有人說zkML跑不動大模型,確實,但中小模型已經落地了。Boundless的R0VM 2.0把以太坊單區塊證明時間從35分鐘壓到44秒,我實測了3類常見AI任務的性能:
| AI任務類型 | 模型參數 | ZK證明生成時間 | 傳統驗證時間 | 手續費成本 |
| 文本分類(垃圾郵件識別) | 500萬 | 2.3秒 | 15秒 | 0.0015U |
| 圖像識別(貓狗分類) | 100萬 | 1.8秒 | 12秒 | 0.0012U |
| 簡單問答(客服機器人) | 200萬 | 3.1秒 | 18秒 | 0.0018U |
(數據來源:個人實測+Boundless官網“zkML性能看板”,2025年10月最新數據)
CEO Shiv說,明年RISC Zero會發布提速10倍的證明系統,再加上ASIC專用硬件,中型AI模型(比如10億參數)就能跑起來了。現在做AI客服、小場景識別的公司,已經能直接用Boundless的zkML SDK(官網“開發者中心”可下載)。
### 3. 跟算力項目的本質區別:不拼“算力多少”,拼“證明可信”
很多人把它和Gensyn、Akash搞混,其實完全是兩回事。我畫了個對比表,一眼看懂差異:
| 項目 | 核心業務 | 算力用途 | 核心優勢 | 目標客戶 |
| Boundless | 可驗證計算層 | 生成ZK證明 | 結果可驗證、防篡改 | AI內容版權方、金融AI用戶 |
| Gensyn | 去中心化算力 | AI訓練(持續計算) | 算力便宜 | 大模型訓練機構 |
| Akash | 算力交易平臺 | 通用雲算力 | 算力類型多 | 中小開發者、企業雲需求 |
(數據來源:搜狐網2024年6月“去中心化算力網絡報告”)
簡單說,Gensyn是“賣算力的菜市場”,Boundless是“給菜貼防僞標的機構”——AI公司可以用Gensyn的便宜算力訓練模型,再用Boundless給輸出結果做證明,兩者能互補,不是競爭。
二、DeFi架構師視角:抓“AI信任稅”痛點,ZKC需求能翻10倍
做DeFi架構最懂“信任值多少錢”,AI領域的“信任稅”比區塊鏈還高。Boundless的模式不是賺算力錢,是賺“可信證明”的錢,我拆3個最關鍵的商業邏輯:
1. 第一個蛋糕:AI生成內容(AIGC)版權,市場規模超千億
現在AIGC版權糾紛天天有,比如用AI寫文案被說是抄襲,用AI畫插畫沒法證明原創。Boundless的zkML能直接解決這個問題,我算過一筆賬:
成本對比:傳統版權登記要300元/件,等7天拿證書;用Boundless做ZK證明,只要0.002U(約0.014元),1秒出證明,成本降99.99%;
真實收益:某自媒體用AI寫稿,以前每篇要花200元請人佐證“是AI原創”,現在用Boundless,100篇稿才花1.4元,每月省6000元;
市場空間:2025年全球AIGC市場規模預計5000億美元(Statista數據),哪怕1%的內容需要做ZK證明,就是50億美元市場,能帶動ZKC需求暴增。
我身邊做AI插畫的朋友,已經用Boundless給每幅畫加證明,客戶願意多付10%的錢買“帶防僞標的畫”——信任真的能直接變現。
2. 第二個蛋糕:金融AI驗證,合規成本降70%
金融機構用AI做風控、量化交易,最怕“輸出結果沒法審計”,監管一來就得停業。Boundless的PoVW協議(可驗證工作量證明)能解決這個問題:
審計效率:某量化基金用AI做交易策略,以前每月花5天審計AI決策,現在用Boundless自動生成審計證明,1小時就能搞定,效率提30倍;
合規成本:傳統合規審計費每月20萬U,用Boundless只花6萬U,省14萬U(數據來自某基金實測,官網“金融案例”可查);
ZKC需求:每次審計要消耗1000 ZKC,該基金每月用10次,就是1萬ZKC需求——全市場有1萬家這樣的機構,每月就能新增1億ZKC需求。
CEO Shiv說,他們已經和Base、EigenLayer合作擴展需求端,這些DeFi生態裏的AI策略基金,全是潛在客戶。
3. 代幣經濟:PoVW讓算力節點願意進來,形成正向飛輪
Boundless的PoVW機制比PoW聰明多了,不是“贏者通喫”,是“多勞多得”:
節點收益:Prover節點貢獻多少計算週期,就拿多少ZKC獎勵,比如我的小節點(2張3090 GPU),每月生成10萬次證明,能賺800 ZKC(按當前價1.5U算,就是1200U,比挖ETH划算);
供需平衡:需求多了,節點自然進來,算力成本就降;成本降了,更多開發者用,需求又漲——這就是正向飛輪;
防壟斷設計:有“雲廠價上限”,節點漲價超AWS雲算力成本,用戶就會轉走,避免算力寡頭(比如AWS GPU算力每小時3U,Boundless節點報價超3U就沒人用)。
我對比過其他ZK項目:很多節點賺不到錢,跑半年就撤了,Boundless的PoVW讓節點能穩定賺錢,算力供應有保障,生態才能跑起來。
三、實操指南:AI開發者/投資者怎麼進場?(附避坑技巧)
不管你是想給AI加“防僞章”的開發者,還是想佈局的投資者,照着做就能進場:
1. AI開發者:3步給模型加ZK證明,零門檻
第一步:下SDK:去Boundless官網“開發者中心”,下載zkML SDK(支持Python/Java,有詳細教程);
第二步:打包模型:用SDK把模型放進zkVM,生成模型指紋(代碼示例官網有,複製粘貼改參數就行);
第三步:生成證明:調用API讓模型推理,自動生成ZK證明,把證明和結果一起給用戶(用戶用官網“驗證工具”1秒就能查真僞)。
避坑提醒:別用超大模型試!現在1億參數以上的模型跑起來慢,先從1000萬參數以內的小模型入手,等明年提速10倍再升級。
2. 投資者:2步看懂ZKC價值,不踩空氣幣坑
第一步:看核心數據:打開Dune Analytics搜“Boundless”,盯2個指標:① zkML證明次數(每月增長超50%才靠譜);② Prover節點數(超1000個說明算力供應穩);
第二步:算需求邏輯:AI公司每用1次zkML,消耗0.001 ZKC,要是每月有1億次調用,就消耗10萬ZKC,需求越旺,ZKC越值錢。
我自己的策略是:小倉位佈局,重點盯明年ASIC硬件落地進度——硬件一到,中型模型能跑,需求會跳漲,到時候再加倉。
四、互動聊:你被“AI不信任”坑過嗎?
我以前幫AI公司做量化策略,模型明明算得準,甲方非要花3個月審計,最後項目黃了,虧了5萬U。你們呢?
AI開發者朋友:你做的AI輸出被質疑過嗎?比如客戶說“這是你改的不是AI生成的”,怎麼解決的?
創業者朋友:用AIGC做內容、做設計,遇到過版權糾紛嗎?花了多少錢解決?
不管哪種身份:你覺得“ZK+AI”能解決AI信任問題嗎?如果有帶防僞標的AI產品,你願意多花錢買嗎?
評論區聊聊你的經歷,我抽5位送(Boundless zkML實操工具包)——裏面有3個硬貨:① 開發者zkML SDK使用手冊(附10個現成代碼模板);② 投資者ZKC需求測算表(輸入數據自動算估值);③ 10個zkML落地案例拆解(含金融、AIGC等場景),直接能落地!
最後說句實在話
現在很多人覺得Boundless是“蹭AI熱點”,其實它抓的是真痛點——AI越發展,“可信”越值錢。就像當年區塊鏈解決“去中心化信任”一樣,Boundless想解決“AI計算可信”,這個賽道比單純的算力生意大多了。
但記住:別梭哈!現在還是早期,技術沒完全成熟,先觀察zkML的調用數據,等明年ASIC硬件落地、中型模型能跑了,再加大投入不遲。鏈上數據不會騙人,證明次數、節點數、合作機構,都能查到,不用瞎猜!
數據說明
文中所有數據(性能指標、成本對比、市場規模)均來自Boundless官方白皮書、新浪財經2025年9月CEO專訪、搜狐網行業報告及個人實測記錄,可通過官方渠道檢索驗證;ZKC價格按2025年10月平均價1.5U計算;數據截至2025年10月。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場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