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隱私幣漲幅很猛,比如這種萬年殭屍幣ZEC都漲了5-6倍,還有DASH也翻倍了,主要之前我不是很看好隱私賽道的原因是我覺得這個有違背區塊鏈的精神,區塊鏈講究的是“去中心化和公開透明”,而好不容易個顛覆的東西出來,你居然要再給他加上隱私,那不就又回去了嗎?
但是最近呢,可能要更新一下認知,因爲連以太坊基金會都開始建立“隱私部門”,開始建立隱私戰略,所以還是有必要來看下,爲什麼以太坊基金會要開始這個幹。
畢竟以太坊基金會是以太坊的中樞神經,直接影響以太坊的發展。
最近以太坊在隱私方向的戰略動向
時間 / 階段
動作 / 公告
重點/要點
2025 年 10 月
以太坊基金會宣佈成立 Privacy Cluster(隱私集羣/隱私團隊)
這個團隊由 47 名研究人員、工程師、密碼學家組成,目標是在以太坊 Layer-1 協議層上推進隱私特性。
同期
引入 “Kohaku” 隱私錢包 / SDK 路線圖
目標是給錢包端/用戶端引入隱私功能:例如私密發送/接收、隱藏 IP、減少對中心化 RPC 節點的依賴等。
2025 年 9 月
隱私與擴展探索(Privacy & Scaling Explorations, PSE)重塑爲“Privacy Stewards of Ethereum (PSE)”
PSE 團隊公開推出隱私路線圖,強調在 Ethereum 生態中推動從支付、寫入/讀取操作、身份系統等的隱私功能。
2025 年 9 月
以太坊基金會設定端到端隱私路線圖
包括 “Private Writes / Reads / Proving” 等模塊化隱私構建塊,以期使私密交易在以太坊上像公開交易一樣普遍、成本低廉。
重點方向 / 技術主題
在這些戰略中,可以看到以下幾個比較明確或正在被重點推進的方向:
-Private Reads / Writes:即允許某些操作(寫入、讀取)在保持隱私的情況下進行,不把所有細節曝光給全網。
-Private Proving / zk 證明:通過零知識證明技術,使得用戶可以“證明某個事實 / 擁有某資產 / 達到某條件”而不泄露除必要信息之外的部分。
-隱私身份 / 選擇性披露身份 (Selective Disclosure / zkID):用戶可以在不直接公開所有身份信息的前提下,披露某些被驗證的屬性。
-錢包端隱私 / Kohaku:把隱私能力下放到錢包端,包括隱藏 IP、避免依賴 RPC 節點、在錢包內部處理隱私原語(primitives)。
-元數據泄露 / RPC 節點匿名性:防止 RPC 節點或中繼節點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泄露用戶的元數據(如交易發起者、IP、請求模式等)。
-合規 / 機構隱私任務組 (Institutional Privacy Task Force, IPTF):用以協調隱私技術與監管 / 合規要求之間的矛盾,使隱私功能在法律框架下更可接受。
爲什麼以太坊要加強隱私方向 — 動機、機遇與挑戰
以太坊轉向把隱私作爲戰略重點,並非偶然。背後有多重動因和外部環境推動。
1. 透明賬本的固有限制與用戶隱私需求
以太坊原設計是一個完全公開透明賬本:每筆交易、每次狀態變更都可被任何人查看。這帶來的問題包括:
-鏈上行爲可被剖析 / 關聯:通過區塊鏈分析工具,可以將地址行爲、資產流向、用戶活動模式等拼湊成可識別的“足跡”。
-敏感操作暴露:某些操作(如大額交易、治理投票、身份驗證、資產轉移等)對用戶來說可能具有隱私敏感性,不希望被公開。
-合規、企業 /機構用戶的顧慮:企業用戶常常對隱私 / 保密 / 客戶數據保護有要求,他們可能不願把某些鏈上操作暴露在公共賬本上。
因此,如果以太坊要擴展爲適合更廣泛用戶、甚至企業級應用的平臺,就需要在“可驗證 + 公開”與“隱私保護”之間找到平衡。
2. 市場 / 生態競爭 /差異化
在區塊鏈 / Web3 生態中,存在一些專門強調隱私的項目(如 Zcash、Monero、Mina、Aztec、Railgun 等)。這些項目在隱私保護方向上反映了用戶和開發者對隱私訴求的存在。
如果以太坊能在主鏈層面/協議層面上提供可用、強隱私特性,那麼它可以在這個維度上與其他隱私鏈或 Layer-2 方案競爭 /區別化。換句話說,以太坊有望在“隱私 + 通用智能合約平臺”這條線上形成先發優勢。
3. 法規 /監管 /去中心化與隱私權之間的張力
隨着各國對加密資產、區塊鏈活動的監管加強,鏈上的可追蹤性越來越被當作監管工具(反洗錢、反恐融資、交易監控等)。但與此同時,用戶、開發者、隱私倡導者也在抵制“所有交易都被可追蹤”的極端。
以太坊若只提供完全公開透明,那麼在未來監管壓力、法律合規、用戶隱私訴求之間會產生衝突。通過內建隱私能力,以太坊可以提供“可選隱私”(即用戶 / 合約可選擇性地隱私)或“最小披露”模式,從而在合規與隱私之間尋求折中。
此外,基金會推出 “Institutional Privacy Task Force” 就是着眼於在隱私技術與監管要求之間做橋接。
4. 技術成熟與可行性窗口
近年來,零知識證明、同態加密、隱私原語(primitives)方向技術進步較快,成本下降、效率提高,使得在主鏈 / 智能合約鏈上引入隱私功能在技術上越來越可行。這給以太坊抓住技術窗口期實踐隱私功能提供可能。
5. 安全 / 抗監控 / 網絡韌性
隱私功能不僅是對用戶行爲隱藏,還可以增強網絡抵抗監控 /流量分析 /節點關聯攻擊的能力。若錢包端、節點通信、RPC 調用等元數據也被保護,那麼攻擊者 /審查 /中心化服務獲取用戶行爲、關聯身份的路徑就更少。
例如,正如有研究指出,以太坊的 P2P 網絡存在“去匿名化”的風險(即通過通信模式、網絡連接等推斷節點身份),“隱私化 P2P /節點通信 /隱藏身份”成爲必要補充。
小結 & 展望
總的來看,以太坊在 2025 年秋正式將隱私提升爲戰略重點:通過成立 Privacy Cluster、推出 Kohaku SDK / 錢包、明確端到端隱私路線圖等方式,意圖將隱私作爲協議層的一項“可選但內建能力”。這一轉向反映了用戶隱私需求的增長、技術可行性的成熟、監管與市場環境的壓力,以及以太坊希望在隱私維度上建立差異化競爭力的意圖。$Z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