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路上,暴利偶爾會有,但多數人最終默默離場。
在金融公司的日子裏,我見過形形色色的交易者。他們中有普通人、上班族,也有小老闆,都帶着“用錢賺錢”的夢想入市。但大多數人賺過也虧過,最終虧損離場——賺錢時收不住手,虧損時卻被迫離場。
也有少數人能持續盈利:一種是倉位極低,扛單毫無壓力;一種是嚴格聽從建議,執行力極高,尤其不少女性投資者,看似不懂技術,卻能穩定賺錢;還有一種,是資金雄厚的“土豪”。曾有一位客戶,做多白銀浮虧上千萬,卻繼續加倉扛單,最終等來一波大漲,淨賺800多萬後離場。當然,這不是人人都能複製的運氣——就像劉濤的丈夫,十億家產也在熊市中灰飛煙滅。
我常對投資者說六個字:順勢、輕倉、耐心。但知易行難,知行合一終究是理想。
後來我嘗試了一次平臺方的挑戰:用1000美元賬戶在一個月內刷滿100手交易且不虧損,才能提現。我選擇了成本最低的外匯品種,從超短線做起,嚴格止損,最終用半個多月完成100手,賬戶資金漲到3200多美元。平臺兌現了承諾,還邀請我合作做“跟單社區”,但我拒絕了——跟單業績可操控,且盈利難以持續。
多年過去,這類跟單社區依舊火熱,但“複製高手”並沒有那麼簡單。短暫的暴利常有,長期的穩定難得。金融市場裏,倖存者永遠是少數。#加密市场回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