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unceBit 正在將自己定位爲一種以比特幣爲基礎的下一代“重質押”鏈,結合了集中金融 (CeFi) 實踐與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協議,構建了所謂的 CeDeFi 架構。在其核心,BounceBit 旨在將比特幣從主要的被動價值存儲轉變爲一種能夠積極生成分層收益併爲網絡安全做出貢獻的資產。
該架構始於一個受監管的保管層:當用戶存入 BTC 時,它由持牌保管人保管於場外,作爲交換,用戶在 BounceBit 鏈上獲得 1:1 的比特幣包裝形式——稱爲 BBTC。這種安排確保了 BBTC 背後的 BTC 安全地保存在保管中,而不會直接暴露於鏈上智能合約風險。
一旦 BBTC 被髮行,用戶可以將其質押(通常與本地的 BounceBit 代幣 BB 一起)以支持協議的共識和安全性。該網絡採用雙代幣權益證明設計,其中 BBTC 和 BB 都爲驗證者的安全性作出貢獻。驗證者和委託者通過保護鏈賺取基礎質押獎勵。
在基礎質押層之上,BounceBit 提供了一個稱爲再質押層的選項:用戶可以選擇額外的收益策略,如“市場中性”的基礎/資金利率套利,或基於代幣化的現實世界資產(RWAs)構建的結構化收益產品。一個旗艦模塊是 BounceBit Prime,它將代幣化的國債或貨幣市場基金敞口(例如,通過富蘭克林·坦普頓或貝萊德的產品)與加密原生策略結合在一起。通過這種方式,已經在網絡中質押的抵押品可以在不需要將資本轉移到單獨協議的情況下產生額外收益。
爲了維持流動性和可組合性,BounceBit 引入了流動質押衍生品(LSDs)。例如,當您質押 BBTC 時,您將獲得 stBBTC,它在 DeFi 應用中仍然可用(例如,借貸、流動性提供、借款)或進一步重新質押,同時繼續獲得收益。該設計保持了資本效率:您的質押繼續獲得收益,您保留靈活性。
開發人員可以在 BounceBit 鏈上構建智能合約,該鏈兼容 EVM,使他們能夠訪問熟悉的工具,並實現跨鏈集成。生態系統中有多條橋樑,例如 MultiBit 和 Polyhedra 來促進跨鏈轉移。
在需求方面,BounceBit 的模型吸引了希望在不放棄保管或承擔過多風險的情況下獲得收益的 BTC 持有者、尋求受監管、合規意識的結構化收益敞口的機構,以及希望將比特幣流動性納入其應用程序的 DeFi 建設者。
該項目獲得了顯著的支持和關注。它在由區塊鏈資本和佈雷耶資本共同主導的種子融資輪中籌集了約 600 萬美元,早期的 TVL 數字已擴展到數億。它還得到了幣安實驗室的支持,這增強了其資本基礎和戰略定位。
也就是說,這一模型並非沒有風險。對受監管保管人的依賴意味着必須謹慎管理對手方或保管風險。智能合約和策略執行層承載着典型的 DeFi 風險(漏洞、攻擊、滑點、意外市場壓力)。策略收益,特別是在“市場中性”的套利或收益產品中,可能對市場條件、資金利率或尾部事件的變化敏感。還有監管不確定性:將 CeFi 保管與鏈上收益策略結合可能會在不斷髮展的地區引起審查。此外,解鎖事件、代幣經濟學和治理選擇可能會影響激勵和安全性。
如果 BounceBit 成功保持對其保管的信任,確保再質押層的安全,並在 BTC 持有者和構建者中擴大采用,它可能成爲比特幣再質押領域的中心基礎設施中心——將數萬億閒置的 BTC 轉化爲跨混合 CeFi/DeFi 軌道的生產性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