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ygon 的“Gigagas”不僅僅是一個性能提升——它是從層演變爲骨幹網的推動,從擴展實驗到 Web3 的全球鐵路。這一深度探討揭示了 Polygon 如何工程技術升級,以處理主流流量和 Web2 規模的現實金融。

願景:從側鏈到全球基礎設施

多年來,Polygon 一直作爲以太坊的擴展層運作——快速、便宜的交易、去中心化金融、遊戲、NFT。但大規模採用需要更高的吞吐量、超低延遲和確定性最終性。Gigagas 路線圖旨在將 Polygon 提升爲支付、現實資產和 AI 驅動微交易的基礎設施層。

這是關於使數百萬用戶能夠使用,而不僅僅是加密原生用戶。

主要升級:Bhilai、Heimdall V2 與邁向 100,000 TPS

Bhilai 與執行層增強

  • Bhilai 升級提升了吞吐量 — 使 Polygon 的 TPS 提升至 1,000+ — 通過提高區塊燃料限制和優化基本費用波動。

  • 它還引入了對 EIP-7702(帳戶抽象 / 無燃料費用用戶體驗)的支持,使用戶上線過程更加順暢,並使燃料費用對新用戶隱形。

Heimdall V2 與共識最終性

  • Heimdall 的升級用 CometBFT + Cosmos SDK 元素替換了舊的共識組件,將交易最終性從幾分鐘削減到約 5 秒。

  • 鏈重組風險顯著降低,使網絡在金融壓力下更可靠。

中期步驟:5,000+ TPS 與 VEBloP 模型

  • 到 2025 年底,Polygon 的目標是通過驗證者選舉的塊生產者 (VEBloP) 模型達到 5,000+ TPS,該模型將區塊生產集中到每個時間段的單一選舉生產者。

  • 無狀態驗證(節點不需要完整的歷史狀態)使更多驗證者能夠發揮作用並降低硬體需求。

  • Polygon 還計劃 AggLayer 整合,以在 POL 的質押邏輯下統一流動性和跨鏈流動。

長期:Gigagas 與 100,000 TPS+

  • 超過 2026 年,目標是 100,000 TPS — 足夠的容量用於全球規模的支付、物聯網微交易、AI 代理和高頻 DeFi。

  • 擴展驗證者集、模組升級和互操作性層是關鍵。

這使得:用例與戰略槓桿

  • 零售支付與微支付:分數的燃料費用和即時確認使日常支付成為可能。

  • 機構 RWAs 與代幣化資產:快速、穩定的最終性和吞吐量支持大型金融流動。

  • AI 與物聯網經濟:代理人流式傳輸微交易、傳感器報告交易、數據市場 — 所有這些都需要高吞吐量。

  • 共享流動性與跨鏈協調:AggLayer 將 Polygons、L2s 和連接的鏈統一在流動性之下。

Polygon 正在為成為 dApps 下的操作層而非僅僅是執行層而定位自己。

風險、權衡與可能延遲的因素

  • 證明與驗證複雜性:在多個組件(執行、共識、無狀態)之間聚合證明必須保持高效和安全。

  • 治理與升級:決定何時更換模組或部署新的驗證邏輯而不破壞網絡。

  • 驗證者適應:升級可能需要驗證者採用新硬體、同步邏輯或狀態處理。

  • 經濟壓力:確保 POL 獎勵、質押收益和系統健康隨需求擴展而不過度發行。

  • 整合與向後兼容性:DApps、錢包、橋樑必須適應 — 過渡必須平穩。

Polygon 的 Gigagas 並不是單獨為了贏得性能基準而設計的 — 它旨在提供大規模的現實世界可用性。如果成功,這次升級可能會將 Polygon 從一個擴展網絡轉變為 Web3 下一個時代的全球支付與資產基礎設施。

@Polygon | #Polygon | $P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