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區塊鏈項目中,技術與資本勢力主導發展,而真正能落地、可持續的生態,離不開社區與人才的支持。OpenLedger 正在把“教育 + 社區培育”作爲其核心戰略之一,從校園、研究機構入手,讓更多人能夠理解、參與、構建 AI 區塊鏈生態。
校園合作:UC Berkeley 合作案例
OpenLedger 最近與 UC Berkeley 的 Blockchain at Berkeley 團隊達成合作,讓學生和研究者能夠在 OpenLedger 平臺上創建與訓練去中心化 AI 模型。這個舉措不僅強化了項目的學術背書,也能讓年輕一代在技術最前沿參與生態建設。
對於學生而言,這是一條非常好的“實際上鍊 + 實踐項目”的路徑;對於 OpenLedger 來說,這也是未來生態和應用場景的土壤。培養出來的人才,有可能成爲模型貢獻者、節點運營者或應用開發者。
OpenCircle 基金:扶持 AI + Web3 項目
OpenLedger 設立了 25 百萬美元的 OpenCircle 基金,專項扶持 AI 和 Web3 開發者,資助與孵化有創新潛力的項目。
這樣的資金支持不僅能吸引早期開發者入場,還能加快生態落地速度,形成項目內部的技術孵化器與創新基地。
這種“自己出錢、自己培育”的方式,讓 OpenLedger 生態擁有更強的自主擴張能力,而不僅依賴外部擠壓。
社區驅動:從數據貢獻者到模型調優者
項目在社區層面也積極構建激勵機制:普通用戶可以參與 Datanets(社區數據網絡),上傳或貢獻數據;接着開發者或模型訓練者基於這些數據構建模型;當模型被調用時,貢獻者就獲得代幣獎勵。這樣的鏈上閉環,讓社區成員能夠真正從貢獻中受益,而不僅是被動用戶。
這種從下到上的教學—貢獻—收益路徑,是 OpenLedger 在人才與社區層面的差異化競爭力。
總結觀點:
OpenLedger 不只是一個技術基礎設施,還在積極打造它的“未來人力資本池”。通過與高校合作、建立基金、社區貢獻機制,它希望把生態的根基種得更深。對於那些還在探索 AI+鏈路方向的學生、研究者或技術愛好者,這正是一個可以介入、成長、得到回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