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O

@Mitosis Official #Mitosis


數字支付領域正在經歷一次巨大的變革,這一變革受到穩定幣的迅猛崛起的推動——這些數字資產與法定貨幣(如美元)掛鉤,旨在提供傳統貨幣的穩定性,同時具備區塊鏈的快速和無國界潛力。Ripple的總裁Monica Long,作爲區塊鏈金融領域的傑出聲音,強調了一個特別引人注目的趨勢:穩定幣支付網絡的出現。這些品牌生態系統通常由大型企業或金融機構支持,承諾通過近乎即時、低成本和全球化的交易來革命化支付。然而,在2025年10月3日的X上,Long發佈了一系列深刻的帖子,發出了嚴峻的警告:如果沒有適當的許可、監管監督和操作透明度,這些網絡可能僅僅成爲傳統匯款銀行效率低下和風險的區塊鏈風味重塑。隨着穩定幣預計到2025年底達到5000億美元的市場價值——相比年初的2000億美元大幅躍升,風險也隨之加大。穩定幣網絡的承諾令人垂涎:它們可以打破跨境支付的摩擦,目前每年有1.5萬億美元的流動資金被困住,用戶承擔高達6%的費用。但Long的警告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這些網絡是真正的創新,還是僅僅是舊問題的閃亮新包裝?像Ripple USD(RLUSD)這樣的項目,在2024年12月推出,展現了穩定幣在以監管嚴格和企業級實用性設計時可以取得的成就。本文深入探討穩定幣支付網絡的機制、機會和陷阱,分析它們是否能兌現其轉型潛力,或冒着重蹈歷史錯誤的風險。穩定幣支付網絡的崛起穩定幣已經遠遠超越了作爲加密交易工具的根基。曾經僅限於在交易所對衝波動性,它們現在推動真實世界的使用案例:匯款、商家支付、供應鏈金融,甚至企業財務管理。其吸引力顯而易見——穩定幣在幾秒鐘內結算交易,成本僅爲幾分之一美分,並且在全球範圍內全天候運營,避免了SWIFT等系統的延誤和費用。根據2025年Chainalysis的報告,2024年穩定幣交易量達到12萬億美元,已與維薩和萬事達卡的交易量相媲美。Tether(USDT)和Circle的USDC以超過90%的市場份額佔據主導地位,但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例如,PayPal的PYUSD在電子商務中開闢了一片市場,而摩根大通的存款代幣則簡化了在私人區塊鏈上的機構結算。Monica Long的第二個趨勢“穩定幣支付網絡的出現”,指的是品牌、銀行或金融科技公司推出的專有生態系統,以利用穩定幣滿足特定的使用案例。這些網絡通常針對公司的生態系統——想想忠誠度計劃、B2B結算或跨境支付。例如,Circle的支付網絡(CPN)整合了銀行、支付服務提供商(PSPs)和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VASPs),以實現USDC和EURC的實時全球支付,並在70多個國家進行本地貨幣轉換。Visa採用Solana進行穩定幣結算,處理時間不到兩秒,費用不足一美分,突顯了速度和成本優勢。在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往往不穩定,像Chipper Cash和Yellow Card這樣的平臺已經整合了穩定幣,將匯款費用削減高達80%,改變了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區的金融服務獲得方式。這些彈出網絡受到更廣泛轉變的推動:資產的代幣化。正如Long在她的X線程中指出的那樣,“銀行和支付公司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談論穩定幣,加密Twitter也在熱議。”這種興奮並非沒有根據——穩定幣正在彌合去中心化金融(DeFi)與傳統金融(TradFi)之間的鴻溝。2025年7月的一份麥肯錫報告預測,包括穩定幣在內的代幣化資產到2030年可能解鎖4萬億美元的價值,支付和結算將引領潮流。然而,Long的警告穿透了炒作:沒有適當的結構,這些網絡可能會複製它們旨在取代的系統的低效。傳統匯款銀行的幽靈要理解Long的警告,首先必須掌握傳統匯款銀行的缺陷——穩定幣網絡試圖破壞的遺留系統。跨境支付依賴於一系列中介銀行,每家銀行持有外幣的nostro-vostro賬戶(預先資助的外幣餘額)以便促進轉賬。這個模式緩慢——結算需要2-5天——昂貴,每筆交易的費用平均爲25-50美元,並且資金密集,鎖定數十億美元的閒置流動資金。對賬中的錯誤、不透明的定價和合規失敗進一步削弱了信任。2008年金融危機暴露了這些脆弱性,因爲銀行在對手方風險中苦苦掙扎,難以結算交易。Long認爲,許多穩定幣支付網絡,尤其是那些匆忙推出的網絡,面臨着複製這些缺陷的風險。專有網絡通常會創建孤立的流動性池,要求複雜的橋樑或包裝將代幣跨區塊鏈移動。這些機制引入了保管風險、延遲和費用——令人毛骨悚然地讓人想起傳統匯款銀行的中介。國際清算銀行(BIS)在2025年的一份報告警告稱,設計不當的穩定幣網絡可能會像傳統金融的分散賬本一樣,導致流動性碎片化。例如,“包裝”穩定幣——與另一個鏈的資產掛鉤的代幣——依賴第三方保管人,造成單點故障。2024年一座小橋的崩潰,凍結了5000萬美元的穩定幣價值,突顯了這種脆弱性。此外,監管空白也十分明顯。許多彈出網絡在灰色地帶運作,缺乏處理法定資產所需的許可證。歐盟的加密資產市場(MiCA)法規在2025年全面實施,已經將不合規的發行者排除在外,而美國的GENIUS法案等提案要求嚴格的儲備審計和KYC/AML合規。沒有這些,Long警告稱,網絡冒着“複製傳統匯款銀行的低效和風險的風險,這次是在區塊鏈上。”諷刺的是: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承諾可能會被治理、保管或合規中的集中瓶頸所削弱。Ripple USD:穩定性的藍圖在這個擁擠而混亂的環境中,Ripple USD(RLUSD)作爲一個案例研究脫穎而出,展示了穩定幣如何避免Long所描述的陷阱。RLUSD於2024年12月在紐約金融服務部(NYDFS)的特許下推出,是一種1:1美元支持的代幣,在以太坊和XRP分類賬(XRPL)上發行。其儲備——現金、美國國債及其等價物——每月審計以確保透明度,解決了困擾一些競爭對手的不足抵押的問題。到2025年10月,RLUSD的市場價值已達到2.5億美元,受益於Ripple Payments的整合,該平臺被70多家機構用於跨境流動。與投機代幣不同,RLUSD旨在提供實用性。集成到RippleNet中,它消除了對預先資助的nostro賬戶的需求,實現零閒置資本的實時結算。Ripple的首席技術官David Schwartz強調它對支付和匯款的關注,警告在流動性不足的市場中不要進行高價定價。像Uphold、MoonPay、Bitso和Archax這樣的早期採用者已經啓用交易和法定貨幣的接入,Coinbase和Binance的集成據說也在籌備中。在像非洲這樣的高通脹地區,與VALR和Yellow Card的合作使RLUSD成爲財務管理和匯款的工具,降低了成本和延遲。Ripple的監管背景使其與衆不同。一個顧問委員會包括前FDIC主席Sheila Bair、前印度儲備銀行行長Raghuram Rajan和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首席運營官Kenneth Montgomery,確保RLUSD在全球合規環境中順利導航。這在監管機構加強審查的情況下至關重要——例如,MiCA已經推遲了RLUSD在歐盟的推出,等待進一步的批准。通過優先考慮互操作性(通過Axelar與80多個網絡的跨鏈橋)和合規性,RLUSD避免了許多彈出網絡的孤立命運,使其自身定位爲數字與傳統金融之間的橋樑。更廣泛的環境:機會與風險穩定幣支付網絡是區塊鏈更廣泛張力的縮影:創新與務實。機會是不可否認的。像Circle的CPN和Visa基於Solana的網絡展示了穩定幣如何削減成本和延誤,特別是在服務不足的市場中。像BVNK和Stables這樣的平臺使企業能夠在30多種貨幣中啓動內部網絡,民主化獲得。專用的第一層區塊鏈,如Plasma和Stable,經過優化以實現穩定幣的高吞吐量,承諾免手續費轉賬和可編程合規——這些功能可能重新定義支付。然而,風險同樣明顯。Long的線程突出了“迅猛”的美元錨定穩定幣——僅在2025年第三季度就推出了20多種——驅動於FOMO而非實用性。這種過度擁擠稀釋了市場,因爲大多數缺乏差異化或規模。監管不確定性加劇了問題:雖然像Paxos(USDP)和TrueUSD(TUSD)這樣的發行者以每日審計爲先,但其他發行者則規避監管,冒着被禁或用戶不信任的風險。特定鏈的網絡雖然創新,但面臨採用障礙和集中化問題。例如,Plasma的治理模型依賴於少數驗證者,提出了關於韌性的問題。Mitosis,一個可編程流動性網絡,提供了反面案例。雖然不是穩定幣發行者,但其第一層基礎設施使“活”流動性成爲可能——資產可以在沒有橋樑或包裝的情況下跨鏈流動。其金庫(如Yarm)結合了真實世界資產(RWAs)和穩定幣以實現複合收益,解決了短期抽取網絡的“激勵流失”問題。在新加坡的Token2049上,Mitosis展示了跨鏈質押和抗DDoS的RPC,表明其關注強大、可擴展的基礎設施。這些平臺可以通過統一流動性來補充穩定幣網絡,但它們也必須應對監管和技術複雜性。未來的道路:協作與清晰

方面

創新潛力

再創造的風險

速度與成本

幾乎即時的結算,手續費 <1¢

孤立的網絡重現中介延遲

可及性

全球覆蓋,全天候運營

主要市場的監管禁令(例如,EU MiCA)

效用

B2B,匯款,忠誠計劃

基於FOMO的啟動缺乏區別

基礎設施

專用L1,跨鏈橋

保管風險,集中治理

上面的表格概括了穩定幣網絡的雙重性質。為了避免重蹈覆轍,行業需要合作和清晰的指導。開放標準,如M0的聯邦發行者模型,可以統一跨網絡的流動性,減少碎片化。監管對齊是不可談判的——發行者必須接受KYC/AML和儲備審計以建立信任。Ripple的RLUSD展示了一條道路:一種受監管的、互操作的代幣,專注於現實世界的效用。Mitosis的可編程流動性提供了另一種方式,確保資產保持動態,而不是鎖定在孤島中。Long的警告是一個行動的呼籲。穩定幣網絡可以改變支付,但前提是它們優先考慮實質而非炒作。正如她所指出的,“這個細分市場不需要100個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贏家將是那些解決真實痛點的參與者——企業外匯對沖、匯款成本、結算延遲——同時在監管迷宮中導航。在2025年,問題不在於穩定幣是否會重塑金融,而在於它們是否能在不重蹈覆轍的情況下做到這一點。答案在於執行,而不僅僅是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