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想象我們是未來的數字考古學家。我們所熟悉的互聯網,並非一個平面,而是一個可以被層層發掘的巨大遺蹟。每一層,都代表着一個逝去的時代,埋藏着那個時代的技術、文化與權力結構。

發掘工作開始。最底層,是Web1時代的遺蹟,我們稱之爲‘只讀石板’層。在這裏,我們挖出的都是一塊塊靜態的、由網站管理員精心雕刻的網頁。信息是單向流動的,就像古代的石碑公告。這個時代的結構簡單而分散,但缺乏互動,顯得有些孤寂。

向上發掘,我們進入了宏偉壯麗的Web2時代遺蹟,我們稱之爲‘中央帝國’層。這一層無比輝煌。巨大的廣場,也就是社交網絡,取代了孤零零的石板。市民們,也就是用戶,可以在廣場上自由地交談、分享、創造。互動性是這個時代的偉大成就。然而,我們很快發現了一個殘酷的真相:這座帝國的每一寸土地,廣場、街道、房屋,都屬於少數幾個帝王,也就是科技巨頭。市民們看似生活在繁華的都市,實則是沒有土地所有權的佃農。他們辛勤耕耘產生的數據,全部作爲稅收,上繳給了帝國的糧倉,用來供養帝國日益聰明的‘宮廷AI’。

今天,我們在這片宏偉的帝國廢墟之上,發現了一些前所未見的、屬於一個全新文明的遺物。這些遺物指向了一種全新的社會構建方式。這個尚在萌芽的文明,我們暫且稱之爲OpenLedger文明。

我們發現的第一件關鍵遺物,是一種全新的‘建築材料’。它不是帝國的私有土地,而是一種‘公共契約石板’,也就是區塊鏈。任何人都可以往上書寫,但一旦寫上,就再也無法被任何人篡改。這爲新文明奠定了信任的基石。

接着,我們發現了新文明的‘城市規劃圖’。這張圖紙上,沒有中央皇宮,只有無數個相互連接的自治社區。

規劃圖的核心,是一種名爲Datanets,數據網絡的結構。這在考古學上是顛覆性的發現。它不再是帝國的中央糧倉,而是由市民們共同擁有和管理的‘共享農田’與‘公共圖書館’。任何人都可以將自己的收成或知識存放於此,並獲得一份無法被剝奪的產權證書。

我們還發現了他們的‘萬能工坊’,名爲ModelFactory,模型工廠。這座工坊向所有市民開放。市民們可以自由地取用共享農田裏的作物,也就是數據,來工坊裏創造自己的工具,也就是AI模型。工坊的設計極爲巧妙,即便是不懂複雜工藝的普通市民,也能在這裏打造出趁手的工具。

最重要的發現,是一套名爲Proof of Attribution,歸屬證明的‘工匠署名系統’。在新文明裏,任何一件被創造出來的物品,無論是數據作物還是AI工具,上面都刻着所有參與創造的工匠的名字。當這件物品被別人使用併產生價值時,價值會像涓涓細流一樣,自動、精確地流回每一位署名工匠的手中。

作爲數字考古學家,我們的結論是震撼的。OpenLedger文明遺蹟所揭示的,並非是在舊帝國旁邊建造一座新城市那麼簡單。它代表的是一種全新的社會契法的誕生。它宣告了數字世界的權力結構,正在從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時代,向着一個由自由市民組成的、資產所有權受到保護的城邦聯盟時代演進。我們正在見證歷史。

@OpenLedger #OpenLedger $OP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