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7,美國投票結果出爐,特朗普收到噩耗,他要支付351億鉅款?
美國時間 9 月 17 日,華盛頓上演政治博弈:參議院以 48:47 的微弱優勢,通過特朗普提名的美聯儲理事斯蒂芬・米蘭任命。這看似爲特朗普在貨幣政策破局,實則如臨懸崖。
投票剛落,351 億美元財政窟窿便襲來 —— 這是特朗普曾爲穩農業州發放的補貼,如今需償債。一勝一虧間,其連任計劃生變。
48:47 的票數暴露特朗普權勢鬆動。米蘭非經濟學主流人士,是特朗普安插進美聯儲的 “自己人”,旨在推動激進降息,讓美聯儲服務政治。此舉遭共和黨人擔憂,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也堅守獨立性。且參議院三位共和黨議員搖擺,顯其 “黨內鐵軍” 不穩,未來推政策代價更高。即便米蘭上任,美聯儲主導權仍在鮑威爾手中,市場對政治干預敏感。
同時,351 億農業補貼年底將耗盡。這是特朗普應對中美貿易摩擦的舉措,卻難挽市場。2024 年中國進口美大豆佔比不足 10%,巴西佔超 80%。如今財政赤字高,國會質疑 “挪錢補窟窿”,農民也因成本高對特朗普承諾生疑。
爲破局,特朗普尋求海外出路。想以增加液化天然氣出口換歐盟買美大豆,遭拒;與中俄談判或可行,卻因 “美國優先” 思維難低頭,陷入兩難。
當下美國,政策推進難,財政壓力大。特朗普的舊模式恐難持續,美國需直面現實,尋新方案,否則難改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