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粉絲問:“幣價跌 30%,是洗盤還是出貨?” 看 K 線便知,他誤將出貨當洗盤,高位被套了。
混幣圈 7 年,我發現散戶常踩兩個坑:把出貨當洗盤,越跌越補;把洗盤當出貨,一漲就賣。
其實兩者差異極大,用真實案例教你快速分清。
前段時間,幣種 MEC(非真實名)從 2U 漲到 5U 後暴跌。
很多人以爲是洗盤抄底,至今被套。它的出貨分三階段:
第一階段 “放量橫盤”:幣價在 5U 附近徘徊,成交量是之前 3 倍,卻漲不動。這時莊家已暗中出貨,只用少量資金託價,讓散戶以爲還能漲。
第二階段 “斷崖跳水”:莊家突然撤託單,幣價從 5U 直跌 3U,無反彈。成交量仍大,散戶以爲是 “黃金坑” 抄底,全被套。
第三階段 “反彈誘多”:幣價從 3U 反彈到 4U,看似要 “V 型反轉”,但反彈時成交量漸小,這是莊家誘最後一批散戶接盤,隨後繼續出貨。
而洗盤不同,像之前的 GAMA 案例:洗盤時雖跌,但下跌縮量、反彈放量,且不跌破關鍵支撐位。
總結區分洗盤與出貨的 3 個信號:
成交量:洗盤跌縮量、反彈放量;出貨跌放量、反彈縮量。
支撐位:洗盤不跌破關鍵支撐;出貨直接砸穿。
速度:洗盤跌慢、反彈快;出貨跌快、反彈慢。
下次幣價暴跌,別慌着抄底或割肉,先對照這 3 個信號判斷。分清洗盤與出貨,纔不會被莊家牽着走,做出正確決策。@柚子的加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