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裏,銀行一直是金融系統的支柱:收集存款,發放信貸,並保持資金流動。但貨幣的世界不再僅僅由資產負債表和實體機構定義。一場新的變革正在進行:銀行開始將區塊鏈融入其DNA,重塑存款、信貸和支付在實踐中的運作方式。

當存款變得數字化
傳統上,存款只是賬本上的數字。今天,它們被重新構想爲代幣化存款;記錄在區塊鏈上的商業銀行貨幣的數字單位,但仍然是一對一的支持和監管。
摩根大通的JPM Coin現在每天清算數十億的批發支付。
新加坡的守護者計畫為現實世界的交易試點代幣化存款。
像法國巴黎銀行和BBVA等歐洲銀行正在完全在鏈上結算代幣化的債券和貸款。
這些項目表明,銀行並沒有被拋在腦後;他們正在直接嵌入金融的數字支付系統中。
穩定幣:安全但靜態
穩定幣在根本上與銀行貨幣不同。銀行根據部分準備模型貸出存款,推動信用創造。相對而言,穩定幣旨在保持穩定;完全由如美國國債或現金等儲備支持---但它們不產生貸款或支持信用增長。
這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隨著資本進入穩定幣,誰來承擔創造信用的角色?
去中心化金融作為信用替代方案
答案可能在於去中心化貸款。像Aave、Compound和Maple等平台使得穩定幣可以針對數字抵押品借貸,這由智能合約執行並通過過度抵押來保護。
對於銀行來說,這不是威脅,而是一個機會:
他們可以為去中心化的資金池提供機構流動性。
他們可以開發受監管的、經授權的DeFi版本,以滿足合規要求。
這樣一來,銀行可以將其信用創造角色擴展到否則保持被動的區塊鏈生態系統中。
重塑支付
支付是銀行尋找新動力的另一個領域。透過區塊鏈,他們可以:
用鏈上跨境結算取代緩慢且昂貴的對應銀行業務。
通過共享網絡直接與企業財務部門聯繫。
在CBDC試點上合作,以確保私有和公共資金之間的互操作性。
這並不取代傳統的SWIFT等支付系統;它補充了這些系統,增強了速度、透明度和效率。
適應策略
區塊鏈會“消滅銀行”的說法過於簡單。實際上正在發生的是一種戰略演變:
存款 = 代幣化以提高效率和可編程性。
穩定幣 = 可信的價值儲存,但需要新的貸款途徑。
DeFi貸款 = 創造信用的補充引擎。
支付 = 更快、更便宜,且可全球擴展。
具有前瞻性的機構已經在實驗,將區塊鏈的透明度與他們在信任、監管和風險管理方面的優勢相結合。
貨幣的混合未來
從摩根大通的代幣化支付軌道到新加坡對於守護者計畫的實驗,金融的未來已經在實時進行測試。
這不是破壞,而是整合。一個混合金融系統正在出現;一個代幣化存款、穩定幣和去中心化信用協議共存的系統,而銀行仍然在塑造貨幣和支付的演變方式。
免責聲明:本分析由EyeOnChain準備,僅用於教育目的。它不應被視為財務、法律或投資建議。讀者被鼓勵在做出財務決策之前進行自己的盡職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