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傳聞:特朗普正在考慮讓黃仁勳取代伊隆·馬斯克,成爲他在科技界的“新寵”。這一說法聽起來勁爆,但真的可信嗎?
1. 特朗普與馬斯克:合作與分歧並存
馬斯克長期以來被認爲是特朗普圈子裏“少數能對話的科技巨頭”之一。無論是電動車、航天,還是社交媒體,他的影響力都不容忽視。
但與此同時,馬斯克與特朗普的關係並非鐵板一塊。
特朗普曾批評過特斯拉依賴補貼。
馬斯克也時常在社交媒體上對特朗普的政策表示過保留意見。
換句話說,兩人既有合作,也有摩擦。
2. 黃仁勳的崛起
與馬斯克相比,黃仁勳近年來的地位正在急速上升。作爲英偉達(Nvidia)的創始人兼CEO,他帶領公司在人工智能浪潮中一騎絕塵,幾乎壟斷了高性能AI芯片市場。
在美國政府將AI列爲核心戰略產業的背景下,黃仁勳自然成了政客眼中的“關鍵人物”。
一些媒體報道指出,特朗普在最近的講話和場合中頻頻提到黃仁勳,甚至有人解讀爲他正在把重心從馬斯克轉向黃仁勳。
3. “替換”說法從何而來?
“特朗普想讓黃仁勳替代馬斯克”這個說法,大概率來自於以下幾點:
特朗普在公開場合對黃仁勳大加讚賞;
Nvidia 的影響力已經超越了特斯拉在美國科技敘事中的地位;
有分析人士認爲,特朗普更看重誰能直接推動美國在人工智能和芯片方面領先,而不是誰能造火箭或電動車。
這些線索拼在一起,容易讓外界誤解爲特朗普“要換人”。
4. 事實如何?
經過查證,目前並沒有確鑿的證據顯示特朗普真的要**“用黃仁勳替代馬斯克”**。
更準確的說法是:
特朗普正在對美國科技版圖進行重新評估;
在人工智能和半導體領域,他認爲黃仁勳可能比馬斯克更關鍵;
但這並不意味着馬斯克就會被徹底“邊緣化”。
結論
特朗普可能確實更頻繁地提及黃仁勳和Nvidia,但這並不等同於“替換馬斯克”。
未來,美國科技政策的舞臺上,黃仁勳和馬斯克都可能繼續扮演重要角色,只是分工不同:
馬斯克:代表航天、電動車、社交媒體的民間力量;
黃仁勳:象徵AI和芯片的國家戰略支柱。
特朗普更可能是“加一個盟友”,而不是“換一個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