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着#ASTER 爲代表的競爭加劇,去中心化永續合約交易所(PerpDEX)賽道出現了“劇烈洗牌”。曾經穩居頭部的 #Hyperliquid ,正在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市場份額下降、新對手不斷崛起、用戶偏好快速遷移。
在高頻、高槓杆的永續合約交易世界裏,護城河並不只是“技術快一點”這麼簡單。Hyperliquid 的優勢,正在面臨多重考驗。
1. 技術護城河正在被蠶食
Hyperliquid 的初始爆點是“高性能鏈 + 全鏈上訂單簿”,在去中心化環境下實現接近中心化交易所的深度和撮合速度。
這種架構帶來了巨大的領先優勢:低延遲、零 gas、深流動性、專業交易者友好。
但隨着基礎設施的成熟,新的對手(如 Aster)正在迅速追平技術差距:
跨鏈多部署、Pro + Simple 雙模式,一樣在提升用戶體驗。
隱藏訂單、超高槓杆、收益型保證金等新玩法,吸引了大量流量和做市商。
單日交易量在部分時段已經超過 Hyperliquid。
當核心技術不再是稀缺品,護城河就需要靠其他維度來構建。
2. 生態擴展:Hyperliquid 的“第二曲線”
面對競爭,Hyperliquid 始終並沒有停下擴展步伐。它推出了:
HIP-3 無許可永續市場:降低上新門檻,吸引長尾資產。
原生穩定幣 USDH:希望形成交易、借貸、清算的自循環。
生態協同項目:Kinetiq、Pendle、HyperLend、Based 等,試圖構建一個完整的 DeFi 堆棧。
這些動作意味着 Hyperliquid 想從“單一交易所”走向“生態平臺”,把用戶、流動性、衍生產品都鎖在自己的體系裏。
但挑戰也顯而易見:
每個子模塊都需要資金、用戶、治理資源,初期可能消耗大量激勵。
生態是否真能互相增益,而不是“攤薄戰力”,還要時間檢驗。
USDH 等新產品如果採納不佳,反而會拖累信譽。
3. 用戶體驗與品牌認知的關鍵戰場
在高槓杆衍生品世界,用戶最關心的是:
手續費、滑點、爆倉機制、保證金效率。
能否在多鏈、多資產間自由流動。
界面易用性和安全感。
Aster 正是抓住了這幾個痛點,推出了 Simple 模式 + 超高槓杆 的組合拳,迅速拿下增量用戶。
Hyperliquid 雖然專業交易者基礎強,但在新手體驗、跨鏈支持、玩法創新方面的差距可能會放大。
如果不能在品牌和用戶心智中重建差異化,生態再大也可能“空心化”。
4. 代幣經濟與市場預期
Hyperliquid 的原生代幣 HYPE 是其生態激勵和治理核心。
在市場下行或競爭加劇時,如果代幣價格承壓、釋放壓力大,就會削弱做市商和早期用戶的信心。
同理,USDH 等新資產也需要流動性和信任背書,短期難以像中心化穩定幣那樣迅速取得規模。
這意味着 Hyperliquid 必須平衡“增長”與“代幣價值穩定”的博弈。
5. 未來三條可能的出路
深耕專業交易者市場:在速度、深度、風險管理上繼續拉大差距,成爲“鏈上 BitMEX”。
做強生態協同:用 Kinetiq、HyperLend 等模塊形成“飛輪”,讓交易者留在自己的穩定幣、借貸和清算體系中。
跨鏈與用戶體驗升級:在多鏈部署、移動端體驗、簡化模式上補短板,爭取增量用戶。
Hyperliquid 的護城河並非徹底消失,而是進入“重建期”。
在 PerpDEX 這個高速迭代的賽道,單點技術領先不會永遠存在,真正的護城河要麼來自 生態網絡效應,要麼來自 極致的用戶體驗。
未來兩年,將是 Hyperliquid 證明自己“第二曲線”是否成立的關鍵窗口。
如果生態能自洽、用戶體驗能升級、代幣經濟能穩住,它仍有機會繼續作爲頭部玩家;
否則,Aster 們的快速創新就可能改寫行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