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提議的“聊天管控”立法,旨在通過強制掃描私人消息來打擊兒童性虐待,激起了關於隱私和數字權利的激烈辯論,專家警告稱這可能會侵蝕公衆信任,並加速向去中心化Web3平臺的轉變。隨着立法者在2025年10月14日接近一項關鍵投票,防止和打擊兒童性虐待的法規威脅到端到端加密,令人擔憂的是大規模監視,並推動注重隱私的用戶尋求在Web3的去中心化生態系統中避難。德國掌握着決定性投票,其結果可能重塑歐盟的數字格局和全球隱私標準。

對消息掃描的具爭議性推動

聊天控制提案,正式稱為防止和打擊兒童性虐待的法規,要求數字平台在加密前掃描私人消息、圖片和視頻以查找非法內容。這種客戶端掃描方法,在傳輸之前監控用戶設備,實際上在加密系統中創造了一個後門,挑戰歐盟在基本權利憲章第 7 和第 8 條中確立的隱私承諾。這些條款保證通信的保密性和個人數據的保護,使得該提案的合法性變得有爭議。

Hans Rempel,Diode 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將該立法標記為“危險的過度擴張”,主張賦予任何實體“幾乎無限制的可見性”於個人的私生活與數字隱私原則不相容。Brickken 的首席法律顧問 Elisenda Fabrega 也表示,根據歐盟法院的法理,該法律在“難以辯護”,特別是考慮到其可能導致的廣泛、無懷疑的監控。該提案依賴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來檢測濫用材料,進一步引發對假陽性的擔憂,超過 400 名密碼學家警告將出現“無法管理的錯誤洪流”,可能會傷害無辜用戶。

隱私侵蝕及公共信任的風險

聊天控制法的影響超越技術問題,威脅著侵蝕公眾對數字通信平台的信心。Fabrega 強調,加密不僅僅是一個技術特徵,而是一個“保密的承諾”,支撐著用戶對 WhatsApp、Signal 和 Telegram 等服務的信任。通過要求預加密掃描,該立法可能會削弱這種信任,將用戶推向去中心化平台。Rempel 突出指出,缺乏防止濫用的保障,並指出超過 10% 的數據洩露發生在政府系統中,放大了濫用或未經授權訪問的風險。

該提案獲得包括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在內的 15 個歐盟國家的支持,但未達到通過所需的 65% 人口門檻,德國的投票至關重要。丹麥作為歐盟理事會主席,已推動在 10 月 14 日之前進行投票,但來自比利時、捷克共和國和潛在的德國的反對可能會使該立法受挫。如果通過,該法律有可能為大規模監控設立先例,與歐盟的隱私承諾相衝突並引發法律挑戰。

Web3 作為一種以隱私為驅動的替代方案

對傳統平台信任的潛在侵蝕正在激發對去中心化 Web3 替代方案的興趣,這些方案以用戶主權和數據隱私為優先。Rempel 強調 Web3 的精神是“不是你的密鑰,就不是你的數據”,強調自我保管模型,讓用戶通過設計加密協議保持對其信息的控制。基於區塊鏈技術的 Web3 平台,提供去中心化通信工具,抵抗集中監管,使其對注重隱私的用戶具有吸引力。

Fabrega 預測,聊天控制法的通過可能會加速向 Web3 的遷移,因為用戶尋求免受政府強制掃描的平台。然而,她警告這種轉變可能會使歐洲數字市場碎片化,削弱歐盟塑造全球隱私標準的能力。Web3 替代方案的興起,例如去中心化消息應用和基於區塊鏈的數據保險庫,與更廣泛的加密貨幣市場的 4 萬億美元估值相符,這是由對隱私保護技術不斷增長的需求驅動的。

德國的關鍵角色及其更廣泛的影響

德國尚未確定的投票,定於在 2025 年 10 月 14 日之前定稿,對該立法的命運至關重要。隨著 15 個國家支持該提案,代表 61% 的歐盟人口,德國的支持很可能確保通過,而反對或棄權可能會阻礙其通過。Rempel 對該法案的批准表示懷疑,指出對“以安全為名的基本人權的侵害”的抵抗。信號基金會已警告它可能會退出歐盟市場以保持加密完整性,突顯了數字平台的風險。

該立法的更廣泛影響可能超出歐洲,影響全球隱私標準和監管框架。批評者認為,削弱加密可能會使專制政權更有勇氣採取類似措施,從而破壞全球的網絡安全。與此同時,向 Web3 平台的潛在轉變可能會重塑數字通信,去中心化生態系統的興起使得用戶更重視隱私而非便利性。

導航破碎的數字未來

歐盟的聊天控制法代表了數字隱私的一個關鍵交叉點,平衡兒童安全與基本權利。隨著像 Rempel 和 Fabrega 這樣的隱私專家警告監控風險和信任破碎,迫在眉睫的投票威脅著重塑用戶行為並加速 Web3 的採用。德國的決定將決定歐盟是否在集中監管上加倍努力,或保持加密作為數字自由的基石。在快速發展的加密貨幣和技術環境中,這場辯論的結果將在全球範圍內產生回響,定義隱私、安全和去中心化創新的未來。

#Privacy #Web3 #ChatControl #Encryption #Digital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