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經常有人問我:

“勇哥,爲什麼每次開大會,行情大概率要收*割?尤其是漲了一段時間之後,總感覺會議就是‘割韭菜的發令’。”

其實,這裏面的邏輯很簡單:

👉 開會 ≠ 拉盤利好,而是出貨的最好時機。

1. 漲了一段時間,羣體信心高漲

大家想一想,行情連續漲了幾天,羣裏的氛圍是不是特別一致:

“要起飛了!”

“牛市要來了!”

“這次一定是大利好!”

這種時候,散戶的多頭情緒最濃烈。大家都在看多,越漲越敢買。

2. 大會就是“信心放大器”

一個項目要開大會,官方一定會提前造勢:

發公告、放預告片、喊口號、鋪天蓋地的宣傳。

甚至還會有媒體跟風喊:“某某大會要公佈重大利好!”

於是,原本就看多的羣體情緒,被進一步點燃。

👉 很多觀望的人,被“大會利好”忽悠進來。

3. 莊家的最好出貨點

對於莊家來說,什麼時候出貨最舒服?

在大家最有信心、最敢買單的時候!

而大會,就是幫莊家把信心推到頂點的舞臺。

所以經常會出現:

會前拉一波,吸引大家 FOMO(害怕錯過)。

會中/會後開始砸盤,把籌碼丟給滿懷期待的散戶。

最後,利好變利空,大家看着賬戶餘額傻眼:

“不是說大會利好嗎?怎麼反而跌了?”

4. 爲什麼這種情況更容易發生在“漲了一段時間之後”?

因爲在大漲之後:

散戶手裏的利潤在浮盈,心態更容易膨脹。

大會的刺激更容易讓人“梭哈”,加倉 All in。

👉 這就是莊家最喜歡的“收割環境”。

📌 一句話總結:

大會往往不是“起飛信號”,而是“收*割節點”。

利好是真利好,但利好更多是莊家的利好,而不是散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