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 WorldCoin,後有 Humanity、Billions,我一直在想這類 VerifiedFi 協議到底是套殼的資本騙局,還是能有真實營收的 Web2.5 產品。結果羣友甩了個 Dune 看板,說看看這個 @KGeN_IO

𝞝 產品定位
KGeN 定位“Verified Distribution Protocol(驗證分發協議)”,面向 AI、DeFi、遊戲等供給側,連接 3,550 萬+ 用戶網絡;與 200+ 項目建立營收合作,年化 ARR≈3,360 萬美元,MRR 連續 24 個月增長、YOY 持續 30 個月增長
這數據初看挺讓我意外的,基於此便去調研了下 KGeN 的商業模型,看看是真是假
在之前,我對 VerifiedFi 這類產品的商業模型的看法,基本上分爲兩個方面:一類是簡單的 toB 服務,即協助一些 B 端產品做 KYC 驗證相關的服務,收取服務費;另一類是將協議已有的相關數據進行清洗提純,再賣給有相關需求的客戶(類似於傳統大數據將某一類人羣的信息售賣給可以提供對應服務的廠商,從而實現精準推流)
𝞝 核心協議解讀
KGeN 的核心產品是其自研的身份與聲譽框架 POGE,通過將用戶行爲劃分爲五大部分進行採集、清洗、打標籤、上鍊
Proof of Human:真人性與反女巫(多源活體/一致性/設備與行爲軌跡等),用來降低獲客浪費與刷子風險
Proof of Skill:任務/測評/闖關結果,刻畫某領域熟練度(如交易、內容創作、模型標註、遊戲段位),爲“專家型”分發與 AI 訓練供給做供給側篩選
Proof of Engagement:頻次、時長、留存、任務完成度、會話深度等,衡量用戶的參與意願與粘性
Proof of Commerce:兌換、消費、復購、客單價、支付成功率等,體現可兌現的商業價值
Proof of Network:社交關係、邀請/影響力、在社區中的可信度與貢獻度,幫助捕捉“帶動他人”的增益效應
截至目前,整個協議已沉澱 7.81 億+ 用戶屬性,可以算是比較龐大的用戶數據池了
𝞝 雙飛輪商業模型
在拿到這些用戶數據之後,KGeN 便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和應用場景進行精準的用戶分羣與投流,這些投流的用戶參與意願普遍較高,觸達率的提升也減少了 B 端客戶的投流無效成本,進而形成一個正向飛輪
對於用戶來說,POGE 將 Human/Skill/Engagement/Commerce/Network 五維信號轉成可攜帶的身份與聲譽,平臺據此在協議內生成個性化任務、榜單與賽季,降低冷啓動摩擦、提升活躍與時長;用戶通過互動獲得 KCash + 聲譽,再到 K-Store 兌換真實權益,完成“可兌現”的正反饋
兌換與消費數據迴流補強 Commerce/Engagement/Network 信號,使下一輪激勵更精準、獎勵更有感,從而形成“參與 → 收益 → 兌換 → 更強參與”的循環
對於 B 端客戶來說,KGeN 以 POGE 的“真人 + 高維畫像”做受衆分層與排重,在交互端把任務/活動精準分發給合格人羣,並在協議中編排留存(連擊、里程碑、賽季),以更高完成率和更短回收期優化 LTV/CAC
活動產生的轉化與 GMV 在 K-Store 可被直接度量並鏈上可驗證,並可擴展到更多地域/品類;當平臺能長期、穩定地爲 AI 訓練/評測提供一批經過篩選的專業用戶時,又形成弱週期相關的第二收入曲線,進一步強化“驗證供給 → 精準分發 → ROI 提升 → 預算放大”的飛輪
所以相比於其他 VerifiedFi 產品來說,KGeN 的最大優勢是將這些驗證過的數據進行更精準的標籤分類,再將這些精細化的數據進行二次加工使用(跟傳統大數據的做法類似)
當然,KGeN 能夠實現這麼持久的現金流收入,一方面說明目前這塊市場賽道有足夠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因爲 KGeN 的切入點不錯,而且 KGeN 選擇主要發展的是 Apots 生態,打一個生態錯位的優勢
所以綜合來看,KGeN 的商業模式是比較 make sense 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