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加密貨幣領域一樁涉及鉅額資產凍結的事件引發廣泛爭議:WLFI 基金會以 “涉嫌市場操縱” 爲由,對加密貨幣企業家孫宇晨旗下錢包中持有的 29 億枚 WLFI 代幣實施凍結,按當前市場價格計算,這批資產價值超 5 億美元。這一舉措迅速在行業內掀起關於去中心化治理邊界的激烈討論。
據瞭解,WLFI 基金會在公告中稱,經過鏈上數據監測與第三方機構調查,發現孫宇晨關聯賬戶近期存在高頻、大額的代幣劃轉與交易行爲,疑似通過 “拉盤砸盤”“虛假掛單” 等手段影響代幣價格,損害普通持有者利益,因此依據基金會治理規則啓動緊急凍結程序。不過,該公告未公開具體的鏈上證據細節,僅以 “維護市場公平” 爲由解釋決策依據。
對此,孫宇晨第一時間通過社交媒體迴應,明確表示凍結行爲 “毫無法律與治理依據”。他指出,自己作爲 WLFI 早期投資者,相關交易均爲正常的流動性管理操作,且完全符合代幣白皮書載明的流通規則,基金會單方面凍結資產屬於 “濫用治理權力的中心化越位”,並暗示將通過法律途徑與社區投票推動資產解凍。
行業層面的分歧尤爲顯著。加密貨幣數據分析平臺 CryptoQuant 首席執行官 Ju Ki-young 在接受採訪時直言,此舉 “徹底違背了 DeFi 的核心精神”。他強調,去中心化金融的根基在於代碼即法律、社區共治,即便存在市場操縱嫌疑,也應通過鏈上透明的治理投票流程(如 DAO 提案)形成決議,而非由基金會少數核心成員單方面做出凍結決定,“這與中心化交易所的強權行爲並無本質區別”。
市場反應呈現短期波動特徵。在凍結消息公佈後,WLFI 代幣價格一度下跌約 3%,但隨後因部分投資者認爲 “清除操縱者有利於長期生態” 而出現反彈,24 小時內漲幅達 4%,截至發稿時穩定在 0.17 美元附近。不過,社區情緒調查顯示,分歧遠大於市場表現:某加密社區發起的針對 WLFI 持有者的抽樣調查(樣本量 1200 人)顯示,68% 的受訪者表示 “對項目治理機制的信任度顯著下降”,認爲 “基金會突破了去中心化的底線”;僅 23% 的受訪者支持凍結行爲,認爲 “打擊市場操縱是維護社區利益的必要舉措”。
此次事件再次將加密行業的核心矛盾擺上檯面:DeFi 項目在追求去中心化理想的同時,往往需要依託基金會等組織進行初期治理與風險管控,這種 “半去中心化” 狀態如何平衡治理權力與社區自治,始終是行業未解的難題。有業內分析人士指出,WLFI 事件可能成爲推動行業完善治理規則的契機,未來或有更多項目通過智能合約自動執行治理決議,減少人爲干預空間,以避免類似的信任危機。
如果你還在幣圈中迷茫,缺乏一手消息和專業的指導,不妨點頭像關注銘哥。銘哥深耕幣圈多年,每天都會分享豐富的經驗和真實的操作心得!#WL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