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國內第一批搞虛擬貨幣炒幣的我來說,這10餘年下來,感觸最深的還是貨幣革命給我帶來的財富效應!
作爲普通人,想真正的實現財富自由,階級的躍遷,也唯獨只有幣圈了!
第一個一千萬用時最長,也最痛苦,交易系統不斷的重塑、打磨,耗時一年半。
第二個一千萬用了三個月
第三個一千萬只用了40天
第四個一千萬僅僅用了5天
75%的資金都是在半年時間賺到的。
從當初的入幣圈8000,到如今的財富自由,是因爲我一直堅持使用的這套交易系統(多週期K線交易法)
今天就把我用了9年的多週期K線交易法分享給你,簡單三步幫你搞定方向、點位和時機(建議點贊收藏,免得下次找不到)。
三步幫你搞點方向,點位和時機
初入幣圈時,我也曾緊盯着1分鐘K線不放,心臟跟着K線上下狂跳,結果不是買飛就是賣飛,反覆被市場“教育”。直到後來經一位技術大拿點撥才恍然大悟:原來問題就出在只盯一個週期!
一、4小時K線:定方向,看大勢
這個週期足夠過濾短期雜音,讓趨勢一目瞭然:
- 上升趨勢:高點、低點同步擡高→回調時低吸
- 下降趨勢:高點、低點同步降低→反彈時做空
- 橫盤震盪:價格在箱體裏來回波動,容易左右打臉,不建議頻繁操作
記住:順勢做單纔有勝率,逆勢操作只會虧米
二、1小時K線:劃區間,找關鍵位
確定大趨勢後,用1小時圖鎖定支撐/阻力位:
- 靠近趨勢線、均線、前低等位置,可能是進場好時機
- 逼近前高、重要阻力位,或出現頂部形態時,該考慮止盈或減倉
三、15分鐘K線:做動作,抓時機
這個週期只負責找進場時機,不看趨勢:
- 等關鍵價位出現小週期反轉信號(比如吞沒形態、底背離、金叉)再出手
- 配合成交量放大的突破才靠譜,否則容易遇到假動作
多週期配合步驟:
1. 定方向:用4小時圖確定做多還是做空
2. 找區域:用1小時圖圈出支撐或阻力區間
3. 精準進:用15分鐘圖等“臨門一腳”的進場信號
補充幾點關鍵提醒:
- 若多週期方向衝突,寧可空倉觀望,不做沒把握的單
- 小週期波動快,必須帶好止損,避免反覆被掃
- 順勢+位置+時機三者配合,比盯着K線瞎猜靠譜太多
這套方法是我6年穩定盈利的“壓箱底”技巧,能不能用好,就看你願不願意多看圖、多總結。
如果你一開始的啓動資金是1000U以內!那麼這套炒幣做合約的賺錢方式適合你:認真看完此文,你將收穫頗豐!
一、先把錢分好,別一把梭哈
1000U 不多,得像切蛋糕一樣分着用。最多拿出 300U 當 “先鋒”,剩下 700U 存着別動,這是你的 “救命錢”。爲啥?合約波動大,一次虧太多就沒翻身機會了,留着錢才能等下次機會。
二、選個 “穩當” 的幣,別碰小雜幣
新手就盯着比特幣(BTC)或以太坊(ETH) 玩,這倆盤子大,不會突然暴漲暴跌到離譜。那些名字都念不順的小幣,看着漲得猛,跌起來能讓你瞬間歸零,1000U 經不起這麼折騰。
三、開倉前先看 “紅綠燈”,別瞎買
看大方向:打開日線圖,價格在 7 天均線上面,且均線往上翹,算 “綠燈”(偏漲);反之在均線下面,均線往下拐,算 “紅燈”(偏跌)。別反着做,比如紅燈時非要買漲,大概率捱揍。
小倉位試錯:300U 裏,每次開倉只用50-100U。比如綠燈時,用 50U 買漲,設置 “止損”—— 比開倉價低 3% 的位置(比如開倉價 5 萬,止損就設 4.85 萬),一旦跌到這,系統自動賣掉,最多虧 1.5U,不心疼。
四、賺了就跑,別貪;虧了也跑,別扛
賺錢時:比如 50U 買漲,漲了 2%,就賣一半(25U),先把本錢和一點利潤拿回來,剩下的 25U 再搏,就算跌回去,也不虧。
虧錢時:到了止損位,立馬賣,別想着 “等反彈”,1000U 經不起幾次大虧損,止損就是保命。
五、一天最多動 2 次,別當 “賭徒”
新手最容易犯的錯就是頻繁操作,看着價格波動就手癢。規定自己一天最多開 2 次倉,不管賺虧都收手。頻繁操作等於給平臺交手續費,最後錢沒賺到,手續費倒虧不少。
六、舉個例子,看過程
啓動資金 1000U,拿 300U 出來。
看 BTC 日線是綠燈(漲勢),用 50U 開多單,開倉價 11 萬,止損設 10.67 萬(跌 3%)。
當天 BTC 漲到 11.22 萬(漲 2%),賣掉 25U,拿回 25U 本金 + 0.5U 利潤,剩下 25U 繼續拿着,把止損提到 11 萬(不虧本金)。
第二天 BTC 漲到 11.44 萬(又漲 2%),把剩下 25U 賣掉,賺 1U,這單總共賺 1.5U。
當天不再操作,等明天機會。
七、關鍵提醒:別借錢,別加槓桿太高
1000U 以內,槓桿最多用5 倍(平臺默認可能 10 倍或 20 倍,一定要調小)。槓桿越高,波動一點就可能爆倉(錢全沒)。另外,絕對不能借錢炒幣,虧了還不上,麻煩就大了。
總之,用小資金練手,重點不是賺多少,是先學會 “不虧”,等摸清脾氣了,再慢慢調整。記住,合約是 “刀尖上舔血”,穩當比啥都重要。
幣圈賺100萬,“要麼靠大牛市+拿得住,要麼靠押中暴富幣,要麼靠高槓杆賭對方向”。但大多數人都是虧錢的,所以別光看暴富故事,先想清楚自己能承受多大風險。
如果你也是幣圈技術控,點擊幣主頁。
點點頭像關注我,收穫一手資訊與深度分析!

一目均衡雲圖終極指南|你必須掌握的日式交易神器
概括:
◎ 什麼是Ichimoku雲圖:Ichimoku雲圖(一目均衡雲圖)是一種技術指標,用於描繪支撐和阻力位、識別當前趨勢方向並評估其動量。它被設計爲“一目瞭然的平衡圖”,讓交易者可以迅速識別趨勢及其內部信號。
◎ 如何使用Ichimoku雲圖:Ichimoku雲圖由五條曲線組成,領先線 A 和 B、轉換線、基準線,以及滯後線。這些曲線基於不同的計算方法,代表了市場的各種信息元素。當兩條領先線交叉時,會形成一塊被稱爲“雲”的區域。
◎ 如同其他滯後型指標一樣,Ichimoku雲圖基於歷史數據繪製,而歷史表現並不總能準確預測未來的走勢。
交易就像一盤棋,你會基於對對手可能走法的預測來制定計劃,但事情往往並不會完全按計劃發展。市場波動不可預測,但這並未阻止人們試圖預測它的走勢。從移動平均線到斐波那契回撤位,交易者藉助各種技術指標來掌握市場變化。
技術指標並不能絕對反映市場情緒,也無法始終準確預測市場走向,但它們確實提供了更多洞察,使交易者能夠將各種市場度量可視化,併疊加在蠟燭圖上加以分析。
Ichimoku雲圖的結構
Ichimoku 雲圖是一種技術指標,用於描繪支撐位與阻力位,識別當前主導趨勢的方向,並評估其動量。它被設計爲“一目瞭然的均衡圖表”,讓交易者能夠迅速識別趨勢及其中的交易信號。
作爲一個整體,Ichimoku 雲圖由五條不同的曲線組成,其中四條基於特定時間段內的最高價與最低價的平均值計算得出。當兩條領先線發生兩次交叉時,會在它們之間形成一個區域,被稱爲“雲層”。
根據這些雲層相對於價格線的位置,它們可以爲價格波動提供一個較全面的預測模型。雖然貨幣和市場已存在數百年,但電子計算機的加入則是較晚的事,它讓我們從使用簡單移動平均線,過渡到像 Ichimoku 雲圖這樣更高效的技術指標。
Ichimoku Kinko Hyo 的起源
“Ichimoku Kinko Hyo”(中文常譯爲“一目均衡表”或“雲圖”)是由日本記者細田悟(Goichi Hosoda)在20世紀60年代末創立的。這一指標乍看之下複雜,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要大規模計算出 Ichimoku 雲圖中使用的各種曲線,只有藉助計算機才能實現,它所提供的數據點遠遠超過普通的蠟燭圖。
當價格線位於雲層上方時,該指標預測整體趨勢將向上發展;而當價格位於雲層下方時,則通常預示市場將進入下行趨勢。儘管 Ichimoku 雲圖由多個組成部分構成,但它通常不會被單獨使用。交易者常將其與其他技術指標結合使用,以在控制風險的同時最大化盈利,比如配合 RSI(相對強弱指數)或移動平均線等指標。
Ichimoku 雲圖會根據兩條領先線之間的相對位置,將雲層區域塗爲紅色或綠色。這些雲層不僅能作爲支撐與阻力區域,還可以向未來進行延伸預測,這與靜態的趨勢線不同——後者無法根據資產表現動態調整。
每天,交易者都在權衡是買入、賣出,還是繼續持有當前資產。外匯、期貨以及加密貨幣市場以其劇烈波動而著稱,而這個看似簡單的決策,其實需要格外謹慎地進行,以確保儘可能實現最大化收益。雖然技術指標永遠無法做到百分百準確,但結合市場背景與更廣闊的理解,交易者依然可以非常接近理想的判斷。
如何使用 Ichimoku 雲圖?
如前所述,Ichimoku 雲圖由五條曲線組成:領先線 A 和 B、轉換線、基準線和滯後線。這些線使用不同的計算方法,代表市場中的不同信息成分,如移動平均線、週期高點或低點等。
◎ 領先線 A 和 B
領先線 A 表示轉換線與基準線的平均值,基於一定週期內的最高價與最低價計算而得。領先線 B 的計算方式與轉換線和基準線相似,而滯後線則體現了短期歷史收盤價的趨勢。
當領先線 A 上穿領先線 B 時,雲圖表明市場處於總體上漲趨勢,雲層顏色變爲綠色;當領先線 B 上穿領先線 A 時,則表明市場正在下跌趨勢中,雲層顏色變爲紅色。
不過,爲了更全面地運用 Ichimoku 雲圖,交易者通常會參考更大的趨勢框架,因爲市場有時會在短暫呈現出某一趨勢後突然逆轉。例如,一個資產在強烈的下跌趨勢中,價格可能短暫進入雲層(甚至稍稍突破雲層),但隨後卻跌入前所未有的熊市。
◎ Ichimoku 中的基準線
如果忽略了更長期的賣壓,這種價格行爲可能會誤導新手交易者錯誤地預判市場看漲走勢。部分交易者會通過觀察轉換線與基準線的交叉進行交易,特別是在價格位於雲層上方時,這是一個較強的買入信號。但儘管交叉通常是關鍵的交易時機,也並不總是值得貿然出手。
◎ Ichimoku 指標中的移動平均線
移動平均線是 Ichimoku 指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交易者一般利用它來描述過去的市場走勢,希望資產未來能呈現相似的行爲。與雲圖一樣,移動平均線是滯後指標,但 Ichimoku 雲圖因其結構,在每輪新週期中略具前瞻性。
Hosoda 認爲,與短期簡單移動平均線所提供的平滑數據相比,價格行爲及其極值更爲重要。他的邏輯在於,價格行爲不僅標示關鍵高點和低點,還揭示了“轉折點”——這是大量資金進出市場的關鍵位置。它本質上描繪了交易者進入或退出市場的核心時機。
◎ 轉換線 vs. 基準線
轉換線並不基於平均價或收盤價,因此它對價格的反應更爲敏銳。它的傾斜角度也能揭示趨勢強度:角度越陡,趨勢越強;越平坦則表明動能減弱。
轉換線可視爲趨勢的“第一道防線”,更適合用於衡量趨勢動能;一旦轉換線轉向,通常預示整體趨勢可能減弱。基準線也用於表示某一時間段的趨勢,計算方式與轉換線相似,同樣基於價格行爲及週期高低點,但使用的週期更長。
簡言之,它測量過去一個月內的最高價與最低價。如果基準線陡然上升,說明價格在過去一個月中整體走高;而較平的基準線則反映出價格位於該月區間的中部。
由於週期較長,基準線被視爲更可靠的價格行爲判斷工具,也常被用作趨勢交易中的止損線。結合 9、26 和 52 日移動平均線,Ichimoku 圖表中看似混亂的線條,能讓交易者在短時間內發現有利的交易位置與目標價位。
領先線 A 和 B 融合了簡單移動平均的交易邏輯,而領先線 B 更是能提前繪出 50% 的斐波那契水平,常作爲交易入場點。交易者也常利用該指標判斷趨勢反轉或趨勢停滯的可能性。
◎ 扁平與細雲形態
扁平的 Ichimoku 雲形態代表常見的價格目標。長期投資者可據此預測市場走勢及判斷反轉,而日內交易者則可藉此捕捉額外收益。
價格常常在雲形態發生變化的區域內移動,雖然不是每次都如此,但特別是在加密貨幣市場中,這是一種值得一試的假設。
細小的雲層通常是動能強勁的信號,而云層逐漸變厚則常暗示市場動能放緩。
Ichimoku 雲圖的最佳搭配指標
成交量指標可作爲佐證,Ichimoku 雲圖還常與 RSI(相對強弱指數)、MACD(移動平均收斂背離)柱狀圖、完全隨機指標搭配使用。雖然 Ichimoku 在趨勢行情中非常有用,但在震盪行情中效果不佳,因爲紅綠雲層頻繁變換,難以提供清晰信號。
震盪行情是指資產價格多次達到相同高點與低點的區間震盪走勢。在這種情形下,轉換線會變得更加平滑以跟隨價格變化。
Ichimoku 指標的標準設置爲 9、26 和 52 日移動平均線:9 天約等於一個半交易周,26 天近似一個月(不含週日),而 52 天代表兩個交易月。
Ichimoku 雲圖有多準確?
使用 Ichimoku 雲圖並不能保證獲利,其效果取決於多個因素:包括所用時間框架、過往交叉點、交叉角度,以及更宏觀的趨勢因素等。就像所有滯後型指標一樣,Ichimoku 雲圖反映的是過去信息,而過去的表現並不能保證未來一定重複。
◎ 滯後線
Ichimoku 指標中較少被討論的一部分是“滯後線”,也叫 Chikou Span,通常繪製在當前收盤價的 26 個週期之後,用於觀察過去的走勢與當前價格的關係,以及驗證 Ichimoku 指標的準確性。
滯後線的上行常是市場上漲趨勢的強烈信號。前文提到的“扁平雲”雖然可以作爲價格目標,但往往也表示市場猶豫不決和趨勢疲軟,此時需格外謹慎。
相較之下,“厚雲”更能確認趨勢有效性,通常也是更安全的交易區域。然而,Ichimoku 雲圖也會出現“假信號”。畢竟它本質上只是不同週期的移動平均線,用來描繪過去的支撐與阻力水平。某些時候,它的信號可能會延遲出現,而這類異常難以預測或複製。
結語
技術指標只能提供市場行爲的結構化解讀,真正的買賣決策與風險控制仍需交易者自行判斷與把握。
Ichimoku 雲圖對新手尤其有幫助,它能幫助識別趨勢方向、尋找入場點、判斷動能強弱與識別潛在反轉。但它遠不是日內交易的“聖盃”。
交易如同一盤棋,但與對手只有一個的棋局不同,交易的對手是整個市場。儘管 Ichimoku 雲圖呈現出一個由多色線條構成的複雜圖像,但深入理解它的每個元素,將極大提升你對市場行爲的洞察力。
33 歲實現幣圈財務自由!10年實戰總結:吸籌 / 出貨 / 買賣信號全拆解,99% 人栽在 “心態關”
20 歲揣着生活費入幣圈,從看不懂 K 線的新手,到 30 歲賬戶定格 8 位數,10年穿越牛熊的經歷讓我看清:
幣圈 99% 的人敗給心態,而非技術;長久生存靠的是對市場的敬畏,和一套落地的生存法則。
以下 5 條核心定律,是我用血淚總結的乾貨,幫你少走彎路。
一、幣圈真相:不是賭場,是認知變現的戰場
很多人把幣圈當 “賭大小”,但真正盈利的,都是看透底層邏輯的人。我見過精通技術的大神,2021 年熊市因 “抄底” 執念加倉,最終虧掉 90% 本金。
說到底:技術是武器,心態是握武器的手,手不穩,再鋒利的武器也會傷己。
而這 5 條 “反人性” 定律,幫我在貪婪時剋制、恐懼時冷靜。
二、5 條生存定律:實戰總結,每條都藏着盈利邏輯
定律 1:漲得快跌得慢,是莊家在吸籌
快速拉高後緩慢下跌(幅度小、成交量縮),是莊家在 “逼散戶交籌碼”。
比如 2020 年某主流幣 100U→120U→110U,散戶拋售時,莊家吸籌後拉到 200U。
遇此行情,別慌拋,耐心等主升浪。
定律 2:跌得快漲得慢,是莊家在出貨
快速下跌後緩慢反彈(給散戶 “回血希望”),是莊家在分批拋售。2018 年某山寨幣 80U→50U→60U,抄底者最終被套到 10U。
遇此行情,哪怕小賺也要離場,別等 “反彈回本”。
定律 3:頂部放量不要賣,頂部沒量趕緊跑
頂部放量:資金還在進場,行情可能延續(如 2021 年比特幣 6.9 萬刀時放量,後續仍衝高);
頂部沒量:買盤枯竭,再漲也難(比特幣二次近 6.9 萬刀時縮量 50%,我減倉後熊市跌至 1.5 萬刀)。
定律 4:底部放量不要埋,持續放量可以埋
底部單次放量:可能是 “下跌中繼”(2019 年以太坊 130U→80U 放量,抄底者被套到 70U);
底部持續放量:資金持續進場,可佈局(以太坊 70U 震盪周餘、日均放量 20%,我進場後漲到 4000U)。
定律 5:玩幣就是玩情緒,共識就是成交量
價格由情緒驅動,成交量是情緒 “晴雨表”。2021 年狗狗幣靠散戶狂熱和馬斯克站臺,無基本面卻漲數百倍,成交量飆升;情緒冷卻後,價格跌回原點。
看懂情緒 = 看懂成交量,狂熱時冷靜,恐慌時找機會。
三、最後忠告:改變很難,但這是盈利唯一路徑
想在幣圈賺錢,最難的是 “改認知、改習慣”。我曾強制自己每天只看 3 次行情戒 “追漲殺跌”,花 3 年讀遍交易書重構認知 —— 每一次改變都像撕裂舊肌肉,熬過去才能成長。
幣圈不是暴富天堂,是認知戰場。別覺得自己 “無敵”,持續學習、優化體系、保持警惕,才能成爲最後贏家。試着用這 5 條定律分析行情,你會發現盈利沒那麼難。
幣圈賺100萬,“要麼靠大牛市+拿得住,要麼靠押中暴富幣,要麼靠高槓杆賭對方向”。但大多數人都是虧錢的,所以別光看暴富故事,先想清楚自己能承受多大風險。
如果你也是幣圈技術控,點擊幣主頁。
點點頭像關注我,收穫一手資訊與深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