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grange 最近在 Web3 領域的技術推進,尤其是圍繞零知識證明(ZKP)和可驗證 AI 的突破,正在引起不少關注。這個項目不是憑空而來,而是紮紮實實在解決一些行業裏真實存在的痛點——比如區塊鏈的數據處理效率問題,以及 AI 決策的可信性難題。
他們推出的 DeepProve-1,目前已經可以視作首個能投入生產環境的 zkML 系統,能對完整的 LLM 推理做加密驗證。這意味着什麼?AI 不再是“黑箱”,它的輸出變得可審計、可驗證。這對 DeFi 這類強依賴透明和信任的生態尤其關鍵。比如,一個借貸協議可以引入 AI 做動態風險評估,同時藉助 DeepProve-1 自證其決策未被篡改。
再來看他們另一項核心技術 Dynamic SNARKs。它特別擅長處理持續變化的鏈上數據,實現增量更新而非全量重算。舉個例子,一個 DeFi 項目可以藉此實時追蹤抵押物的價值變動,而不必反覆處理全部歷史記錄,效率提升非常明顯。
跨鏈方面,Lagrange 的做法也很有特色。它不依賴多籤橋這類傳統模式,而是把安全性構築在 ZK 密碼學基礎上。跨鏈狀態驗證通過去中心化的證明網絡完成,既擺脫了對額外信任假設的依賴,也顯著降低了常見的安全風險。
從生態合作上看,Lagrange 已經和 Matter Labs 達成合作,未來將承接其大量 zkProof 外包任務——最多可能達到 75%。這釋放出一個信號:Rollup 生態正在將關鍵計算任務轉向去中心化的證明網絡。
測試網的進展也值得留意。Euclid Testnet Phase 1 已經處理了超過 81,000 次查詢和 61 萬次證明生成,覆蓋了跨鏈、NFT 和 SQL 等多種數據調用類型。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完成百萬級存儲位的驗證平均只需 1 分鐘,工程落地能力正在被驗證。
代幣 $LA 的經濟設計也強調多方參與和激勵兼容。節點通過質押獲得收益,開發者用$LA 支付可享費用折扣,持幣者還能分享生態收益。這種設計在熊市中有助於維持網絡活性和參與者黏性。
七月份,Lagrange 完成了 1700 萬美元的融資,同時被納入 Binance HODLer 空投計劃,向 BNB 持有者分發了 1500 萬枚 $LA。資金與社區的雙重支撐爲其後續發展提供了不錯的基礎。
在我看來,Lagrange 所做的事,本質上是在爲“可驗證計算”這個賽道築基。它沒有選擇做一個封閉系統,而是通過模塊化、可組合的技術棧,爲其他開發者提供基礎設施。這種開放路徑更符合 Web3 的協作精神,也更容易積累長期的生態價值。
無論是提升 DeFi 的可組合性,還是打通 AI 與區塊鏈之間的信任壁壘,Lagrange 的探索都在表明:未來的數字服務不會只建立在效率或安全這樣的單一維度上,而是必須同時做到可信、高效、可自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