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想起那筆 20 萬的虧損,心臟仍會一陣緊縮 —— 那是我進幣圈三年、累計虧掉 100 多萬里,最刻骨銘心的一次。

當時某幣種瘋傳 “重磅利好”,社羣里人人喊着 “翻倍在即”,我明知 5 日線早已跌破 30 日、60 日線,卻被 “利好” 衝昏了頭,抱着 “莊家會拉盤” 的幻想滿倉衝了進去。

結果短短三天,幣價暴跌 30%,賬戶裏的 20 萬像被潮水捲走,只留下觸目驚心的虧損數字。​

也是這次 “爆虧”,讓我徹底看清幣圈的生存真相:追消息、猜莊家都是死路一條,真正能救命的,竟是我此前嫌棄 “太普通”“沒技術含量” 的幾根日均線。

從前總覺得均線滯後、不夠刺激,不如 “內部消息” 來得直接,可當真金白銀虧得底朝天時才明白,那些看似平淡的均線,藏着市場最真實的趨勢信號。​

後來靠着喫透 5 日、30 日、60 日這 3 根均線,我不僅一點點填好了 100 多萬的虧空,還多賺了幾百萬。

如今再看幣圈,90% 的人仍在重複我當年的錯誤:每天盯着各種 “利好利空” 追漲殺跌,賬戶越炒越瘦,卻總怪 “運氣不好”;還有 9% 的人執着於盯莊家動向,

研究 “主力資金流向”,結果一次次在高位接盤,淪爲莊家收割的韭菜;只有 1% 的人,沉下心盯着均線做交易,不貪不躁,悄悄把錢賺了。​

其實均線不用多,3 根就夠,但必須搞懂它們的 “分工”,才能讓每根線都發揮作用:​

  • 5 日線是 “短線警報器”:它反應最靈敏,價格一有波動就會隨之變向,能及時提醒短期趨勢變化。

  • 但單獨看 5 日線很容易慌 —— 比如偶爾的回調可能讓 5 日線拐頭,此時若盲目操作,很容易踏錯節奏,所以 5 日線必須結合另外兩根線看。​

  • 30 日線是 “趨勢裁判”:它代表中期趨勢,能分清當前市場是處於上升通道還是下降通道。我後來開單有個鐵規矩:只要 30 日線沒 “點頭”(即未呈現向上趨勢),再誘人的行情也絕不進場。

  • 比如有次某主流幣 5 日線上衝,社羣裏已經喊着 “要翻倍”,但 30 日線仍在橫盤,我果斷減倉,隔天幣價就跌了 20%,身邊追漲的人全被套牢,而我靠着 30 日線的 “裁判” 作用躲過一劫。​

  • 60 日線是 “底線守衛”:它是長期趨勢的 “壓艙石”,只要 60 日線沒被跌破,再大的回調也只是短期震盪,不用慌;可一旦 60 日線被跌破,說明長期趨勢反轉,必須果斷離場。

  • 有次比特幣經歷大幅回調,5 日、30 日線都出現拐頭,但 60 日線仍穩穩向上,我按兵不動,後來果然迎來反彈;而那些在 5 日線拐頭時就慌不擇路割肉的人,只能眼睜睜看着行情回暖。​

這三根線的配合,比任何 “內部消息”“莊家分析” 都靠譜。但在幣圈,最難的不是看懂均線,而是管住手。

我有個朋友,曾看到某幣 5 日線和 30 日線纏在一起,覺得 “震盪後會大漲,能賭一把”,不聽我勸阻衝了進去,結果虧了 20 多萬才割肉離場。

我早跟他說過:均線沒對齊、趨勢沒明確的時候,進場就是送錢 —— 市場從不缺機會,缺的是等信號的耐心。​

七年幣圈沉浮,我如今只信一句話:“別跟均線較勁,它比你懂市場。” 真正的高手從不算計 “明天會不會漲”,只看 “均線信號到沒到”,信號到了就嚴格執行,信號沒到就耐心等待。

現在我帶學員,第一件事就是讓他們把 “信均線,不信自己;等信號,不賭行情” 貼在交易屏幕上 —— 能熬住等信號的寂寞,能管住衝動的手,你就已經贏了 99% 的人。​

如果你也厭倦了追消息、猜莊家的日子,想靠實打實的技術在幣圈立足,不妨關注 @趋势猎手老金 。我不教 “一夜暴富” 的噱頭,只帶你喫透均線邏輯、掌握趨勢判斷,從 “盲目跟風” 變成 “理性交易”。

畢竟在幣圈,方法再好,不執行也白搭;信號再準,管不住手也沒用 —— 願意學、肯執行,才能走得穩、賺得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