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個值得加密圈所有人駐足回望的日子:比特幣首位交易接收者、加密技術的 “拓荒者” 哈爾・芬尼(Hal Finney),離開我們已整整 11 年。
提到比特幣的早期歷史,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中本聰,但少有人知道,哈爾・芬尼纔是那個 “接住創世火種” 的人 ——2009 年 1 月 12 日,中本聰在比特幣網絡上向哈爾轉賬了 10 枚比特幣,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筆點對點的比特幣交易。沒有這筆交易,比特幣 “去中心化電子現金” 的構想,或許還停留在代碼層面;而哈爾・芬尼的接收,相當於爲這個全新的金融體系,按下了 “啓動驗證鍵”。
但他的價值遠不止 “首位接收者” 這一個標籤。在比特幣誕生前,哈爾已是加密領域的 “老兵”:他是 PGP 加密協議的核心開發者,曾爲互聯網隱私保護築牢技術根基;更關鍵的是,他早在上世紀 90 年代就研究過戴偉(Wei Dai)提出的 “B-money”(一種去中心化電子現金構想),並在論壇上積極討論 —— 這些思考,後來都成了比特幣誕生的重要 “思想土壤”。
更讓人動容的是,在比特幣初露鋒芒時,哈爾・芬尼卻被確診爲漸凍症(ALS)。即便身體被禁錮在輪椅上,靠眼動儀操作電腦,他依然沒有離開加密社區:他持續撰寫文章分析比特幣的技術潛力,在論壇上解答新人的疑問,甚至還開發了早期比特幣礦機的原型代碼。直到生命最後階段,他還在關注 “去中心化” 如何改變世界 —— 這種對技術的信仰與堅守,比任何光環都更動人。
如今 11 年過去,比特幣早已從當年幾無人知的代碼,成長爲市值超萬億的資產;去中心化金融(DeFi)、NFT、Layer2 等生態蓬勃發展,而這一切的起點,都離不開哈爾・芬尼當年接過那 10 枚比特幣的瞬間。
或許現在的很多新玩家,已經很少聽到他的名字,但當我們討論比特幣的 “去中心化精神”“技術初心” 時,哈爾・芬尼就是最鮮活的註腳 —— 他讓我們知道,加密世界的起點,不只是冰冷的代碼,更是一羣理想主義者對 “更公平、更自由的金融體系” 的執着。#比特币巨鲸换仓以太坊 #比特币走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