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酒局上見到老周時,他剛過完42歲生日,手腕上的百達翡麗在燈光下晃得人睜不開眼。那天他拍着桌子說“幣圈這玩意兒,比我做十年工程還賺錢”,手機屏幕一亮,是交易所賬戶裏7位數的餘額——1200萬,全是這兩年炒合約賺的。

老周是做建材生意起家的,前幾年房地產行情好,他攢下了第一桶金。2021年聽朋友說虛擬幣來錢快,揣着500萬就紮了進來。起初他還跟着老手做現貨,買比特幣、以太坊,半年賺了200萬,漸漸就飄了。後來有人拉他做合約,說“加10倍槓桿,漲10%就翻倍”,老周沒忍住,把所有錢都轉進了合約賬戶。

剛開始確實順,他盯着K線圖,凌晨兩三點還在羣裏發盈利截圖,連建材廠的生意都顧不上管。有次比特幣暴漲,他一單就賺了300萬,直接在市中心全款買了套公寓。那時候的他,總說“幣圈就是我的提款機”,朋友勸他見好就收,他卻擺擺手:“再賺一筆,就收手開個茶館。”

轉折點在2022年夏天。那天比特幣突然暴跌,老周的多單瞬間面臨爆倉風險。平臺給他發了好幾次預警,讓他追加保證金,可他不信會一直跌,還跟朋友賭咒“頂多回調到4萬,肯定能漲回來”。他把公寓抵押了,又湊了300萬補進去,想着能扛到反彈。

可行情沒給他人任何機會。短短48小時,比特幣跌破3萬,他的賬戶直接爆倉,1200萬本金加300萬抵押款,一夜之間歸零。那天晚上,老周在交易所門口蹲了半宿,菸蒂扔了一地,手機裏全是催債的消息——建材廠因爲他疏於管理,欠了供應商80萬貨款,公寓抵押的錢也到期了。

爲了還債,他賣了家裏的房子,辭掉了廠裏的工人,從住大平層的老闆,變成了租城中村單間的普通人。妻子受不了這種落差,帶着孩子回了孃家,臨走前只說了句“你太貪心了”。

今年春天,我在小區門口的夜市上又見到了老周。他瘦了好多,穿着洗得發白的夾克,推着一輛二手烤腸車,車上的燈牌寫着“臺灣大烤腸,5元一根”。晚上十點多,他忙着給顧客翻烤腸,手上沾着油漬,再也沒了當年拍桌子的底氣。

“現在挺好的,”他給我遞了根烤腸,聲音有點沙啞,“每天出攤能賺個三四百,夠還房貸和生活費。就是有時候看到別人聊股票、聊投資,心裏還會揪一下。”他說現在最後悔的,不是虧了錢,而是當初把“運氣”當成了“本事”,忘了做任何事都得留條後路。

夜市快散場時,老周開始收拾攤子,路燈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長。他說等攢夠了錢,想再開個小建材店,“踏實做實業,雖然慢,但心裏踏實”。幣圈的千萬神話像一場夢,醒了之後,他終於明白,那些來得快的錢,往往也走得最急,只有握在手裏的踏實,纔是真的安穩。$BTC #ETH创历史新高 $B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