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用想太複雜,找對方法,三步就能讓賬戶悄悄翻倍,說不定還能解鎖人生第一個百萬。
有人說秦奮有錢 —— 坐 3.6 億的飛機,戴 1000 萬的名錶,拿 5000 萬炒股,但論有錢,他還真未必比得過幣圈的。幣圈裏豪擲千金的情況太常見了,孫宇晨就是個典型,花 2800 萬美元去太空旅行,拿千萬美元拍特朗普飯局的頭號席位,2025 年又花 1790 萬美元買特朗普發的迷因幣 TRUMP,還成了特朗普團隊迷因幣晚宴的頭號客人;之前更有 620 萬美元拍天價香蕉、456 萬美元拍巴菲特午餐的操作。這 90 後手裏有 80 億美元的加密資產,摺合成人民幣得有 600 億。
關鍵是,幣圈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普通素人也能靠這個致富,不用像秦奮、王思聰那樣拼背景。幣圈裏的新貴,看着是奢華高富帥的形象,名聲能傳那麼廣,靠的是腦子和眼光;不像有些行業的土豪,要麼靠礦產,要麼靠房地產發家,渾身透着 “土氣”,一旦錢沒了,名聲也跟着垮到底。
我有個朋友就是例子,他之前跟金融圈一點不沾邊,就是個在美國工作的程序員,就靠寫了幾串簡單的代碼,兩年在幣圈賺了 2000 萬美元。
大家得記住,幣圈是有 4 年週期的,真正能讓人賺大錢的爆發期,其實就 3-4 個月,抓不住就只能等下一輪。
有人可能會說,爲啥有些權貴不把有錢人當回事?看每年的首富就跟看圈裏養的豬似的,等着他們交稅。說到底,還是 “層級” 的問題,就像人和螞蟻、豬不是一個層面的生物,就算一頭豬有一萬個金豬圈、十萬個同伴,本質上還是不一樣。衆生本來就不是完全平等的,比如香港富豪的正太太和姨太,地位就差很多,爲啥香港女首富甘比能跟梁洛施做朋友,卻沒法跟徐子琪走到一塊?
就是這個道理。而且通常手裏的權力和財富越多,人就會越謹慎、越敏感,也越看重身份差異,“王侯將相有種” 這話,有時候確實沒說錯。
今天咱們重點聊的是,那些二三十歲的普通年輕人,到底踩對了什麼邏輯,能在幣圈賺上千萬?
首先,選對平臺很重要,全球幣圈裏,幣安和歐易是比較頭部的。剛開始不用投多,實名註冊後,先丟個三五塊錢進去屯點幣試試水。別覺得這點錢不起眼,要是將來幣價翻 100 倍,就是三五百;翻 1000 倍,就是三五千;真要是碰到萬倍幣,三五萬就到手了。
像 BTC、ETH、XRP 這些主流幣,還有 SHIB、DOGE、PEPE、FLOKI 這些曾經的熱門幣,還有 XVG、XLM、OM、LUNC、ADA 這些,之前在幣安和歐易上,不少人靠它們賺了好幾倍甚至上萬倍。幣安的老闆,之前還兩度成了華人首富。
現在是 2025 年,剛好趕上牛市,希望這次你們別再錯過那些能翻萬倍的幣,不然下次機會又得等好幾年。
持續關注:bnb eth s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