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出生,我在幣圈已被很多人稱作“老韭菜”。

這些年來,我目睹了太多財富神話的升起與破滅:22歲大學生因一個MEME幣實現自由,25歲程序員靠槓桿一日賺夠首付,卻又在一夜之間歸零。最讓我感慨的,是那位與我同齡的玩家,曾在牛市中將十萬滾成千萬,卻因未及時收手,最終一切煙消雲散。

與他們相比,我的路徑顯得格外平淡。2020年,我帶着工作攢下的15萬進入市場,用了五年時間穩步跨入八位數門檻。沒有百倍傳奇,也沒有合約驚魂,但我完整穿越兩輪牛熊,最大回撤始終控制在30%以內。

在這個極端考驗人性的領域,我逐漸意識到:聰明人追逐短期波動,而智者專注長期趨勢。我的方法並不複雜:

拒絕衝動交易

不沉迷短期K線,不輕信社交媒體的喧譁。我從不參與土狗狂歡,也不追逐“內幕消息”。真正值得我重倉的機會,一年往往不超過兩次。

專注被低估的資產

市場恐慌時,我只看兩類標的:被錯殺的主流幣,和基本面強勁的二線標的。在某次行業低潮期間,我分批建倉ETH,持有數月後實現三倍回報。

寧可錯過底部,絕不盲目抄底

我寧願放棄反彈初段的利潤,也要等待趨勢確認。今年初比特幣突破關鍵位置後我纔開始加倉,雖然成本偏高,但完全規避了被套風險。

階梯式獲利了結

每達到預設漲幅(如30%、50%、100%),就按計劃部分止盈。在SOL從90美元漲至130美元的過程中,我分三次收回本金,讓利潤零成本奔跑。

去年,我用同一套策略幫助一位虧損60萬的朋友重整旗鼓。十個月時間,通過定投與紀律止盈,他不僅挽回全部損失,還實現了40%的淨收益。

曾經我也在市場中獨自摸索,如今我自己點亮光芒。

這盞燈,始終未熄。

你,跟不跟?@加密大师兄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