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降息節奏爭議:鮑威爾的“遲滯”與全球資本流向博弈(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面對持續走高的A股,美聯儲及鮑威爾似乎陷入了兩難——原本試圖通過維持高利率、延遲降息,施壓新興市場(尤其中國)資產價格的策略,並未阻止A股的上漲勢頭,反而讓自身陷入被動。

市場不少觀點認爲,6月本是美聯儲最佳的降息窗口:彼時A股已觸及相對底部,美國國內就業數據顯露出疲軟跡象,通脹水平也處於可控範圍。若當時果斷降息,既能避免美股過早陷入疲軟,還可借勢大舉抄底A股與港股,延續類似2023年10月“拉漲後讓散戶接盤”的資本操作邏輯,進一步影響東方經濟節奏。

但鮑威爾的決策顯然偏離了這一“最優解”:一方面,其仍抱有“施壓東方房地產市場自爆、迫使A股回調”的僥倖;另一方面,美國國內黨爭背景下,也存在通過維持高利率削弱特朗普政策影響力的考量。最終,這些期望均未實現,反而錯失了最佳降息時機。

即便當下承認“6月是最佳窗口”,降息動作也已嚴重滯後——此時降息的政策效果大幅減弱,“太遲先生”的標籤或成爲鮑威爾難以擺脫的爭議。

接下來,美聯儲大概率會選擇加速降息以挽回局面。核心原因在於,其必須阻止“全球資本加速流向東方、甚至從美股抽身轉向新興市場”的趨勢:一旦“東昇西降”成爲定局,疊加美國天量債務與4.5%高利率下的鉅額利息壓力,極易引發美股、美債、美元“三殺”的風險,對美國經濟造成致命打擊。因此,美聯儲後續可能在加速降息的同時,繼續推高美元計價資產,通過雙重手段阻斷資本向東方的流動$BTC $ETH #ETH创历史新高 #美联储降息预期 #以太坊生态山寨币普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