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dera 系列(十):真實經驗分享:我們如何用 Caldera 在 36 小時內上線一條鏈?
作爲一個 Web3 創業者,我一直在尋找一個穩定、高效、易於定製的 Layer 2 解決方案,用於承載我們的新一代鏈上社交協議。我們評估了多個平臺,包括 OP Stack、zkSync、Arbitrum Orbit,最終我選擇了 @Caldera Official 。今天我想分享一下這個決策背後的原因和我們的真實部署體驗。
首先是效率。在 Caldera 平臺上,我們從構想到鏈上測試,僅用了 36 小時。沒錯,真正意義上的“一天一夜”就能上線專屬鏈。Caldera 提供了完善的開發工具鏈,包括區塊瀏覽器、RPC 接口、排序器服務和自動部署腳本,整個過程順暢無比。
其次是靈活性。我們需要鏈上集成一種定製的社交圖譜排序邏輯,這在通用 L2 上幾乎不可能實現。但在 Caldera 上,我們可以自己配置排序器代碼,並配合定製的經濟模型來驅動行爲激勵。這種深度定製的能力,讓我們的協議擁有了極強的差異化競爭力。
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社區和支持。Caldera 團隊響應迅速,文檔詳盡,而且社區開發者非常活躍,很多問題我們都能第一時間得到反饋。在部署完成後,我們還收到了一份針對性能優化的建議報告,這是非常加分的細節體驗。
$ERA 也讓我對這個生態未來充滿信心。作爲生態代幣,它不僅是資源調配工具,更是未來跨鏈流動性的基礎。我們計劃未來將協議收益的一部分,用於回購 ERA,以支持我們鏈的運營和用戶激勵機制。
所以,如果你是一位開發者或項目方,想要真正擁有一條屬於自己的高性能鏈,我強烈建議你試試 Caldera。它不只是一個工具,而是一整套生態系統,是 Web3 創業者的強力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