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天,粉絲小凱找到我:“哥,我真扛不住了。”

他是97年的程序員,每月工資兩萬,卻在上一輪牛市把四年積蓄37萬打到只剩9萬。信用卡刷爆,房租靠借。

我沒講策略,只讓他週末把交易記錄發給我。

紅綠交錯裏,全是“追高→回調→割肉”的循環。

小凱捂臉:“我以爲自己能跑得快,結果每次都掛在山頂。”

我只說了一句話:

“從今天開始,忘掉翻倍,先學會把每一次虧損鎖死在5%。”

第一步:練“不虧”

我讓他用模擬盤只開2%的倉位,止損3%。

第一週,他連續被止損,心疼得直咧嘴。

第二週,他驚訝地發現:賬戶沒紅,卻不再流血。

“原來不虧就是賺”,他第一次真正信了。

第二步:只撿“躺屍”的主流

我讓他盯緊BTC、ETH、SOL、BNB,不看新幣。

條件只有一個:日線深跌後橫盤,成交量縮到前期三分之一以下。

滿足條件,先建10%底倉,設好5%止損,然後關機睡覺。

小凱邊下單邊嘀咕:“這比盯K線輕鬆多了。”

第三步:右側加,不加猜

突破20日線且回踩不破,再加20%倉位。

小凱第一次加倉時手心全是汗,後來卻笑:

“原來等趨勢出來再追,比抄底心裏踏實。”

第四步:把錢搬回家

每漲一波,先把本金和一半利潤提到銀行卡。

第一次提錢那天,他把到賬短信截圖給我:

“哥,我第一次感覺數字變成了真錢。”

年底,他把利潤提了兩次:一次給媽媽換了全套家電,一次給自己買了輛二手電車。

賬戶裏剩下的倉位隨市場震盪,他卻睡得比任何時候都香。

後臺常有人問:“下一個百倍幣在哪?”

我統一回答:

“先把每一次虧損鎖在5%,再談收益。

幣圈不缺聰明人,缺的是肯慢下來、把利潤搬回家的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