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個明確答案:可以玩,但你得先把下面這些看明白,再決定要不要進場。
其實這問題不算新鮮,從 2016 年到現在,每年都有人問 ——2017 年問 “還能玩嗎”,2018 年也問,本質上都是對市場前景沒底。
但想搞清楚能不能玩,首先得知道現在幣圈到底分哪些圈子,每個圈子怎麼賺錢,風險又在哪。
現在幣圈早不是以前一鍋燴的樣子,細分下來主要有五個圈子:礦圈、二級、一級、鏈上、Alpha。我一個個跟你掰扯清楚,每個圈子的玩法和門道。
第一個是礦圈。說白了就是買礦機挖比特幣,這模式很直接。但有個關鍵前提:國內早就嚴打挖礦了,說它破壞生態,現在想做礦圈,只能去國外電價便宜的地方,比如一些東南亞或者美洲國家,買礦機再找託管。從當前的算力和電價成本算,正常情況下差不多一年半能回本,但這只是理論值,要是中途比特幣價格大跌,或者電價漲了,回本週期就會拉長,甚至可能虧本金。
第二個是二級。很多人平時接觸最多的就是二級,簡單說,所有能在交易所交易的幣種,都屬於二級市場。你在裏面做現貨低買高賣,或者開合約加槓桿,都算二級玩法。但要注意,二級市場基本都有莊家在做市,他們會通過控盤影響短期價格,普通玩家得心裏有數。
另外,交易所的手續費是個大頭,不管你做現貨還是開合約,都得扣錢。舉個例子,要是拿 1000 美金開 100 倍合約,單筆手續費差不多得 45 美金。我有個朋友,去年開合約總共賺了 100 萬美金,回頭一看手續費被收了快 80 萬,等於一半多利潤都給了交易所。後來我幫他找了渠道,拿回了 50% 的手續費返還,現在他身邊做合約的朋友,都跟着他用這辦法,他光靠介紹返還,每天躺着就能賺幾千美金。但這是有資源的情況,普通玩家很難拿到這麼高的返還,得算清楚手續費成本,別賺的還沒扣的多。
第三個是一級。一級普通人基本碰不到,有點像股票的 IPO 或者早年的 ICO,得是 VC(風險投資機構)這種級別的玩家,才能以很低的成本拿到項目代幣。不過這些代幣大多有鎖倉期,得線性解鎖,不是拿到就能賣。要是項目能做起來,市值漲上去,確實能靠這個快速暴富,但風險也大 ——10 個一級項目裏,差不多有 8 個會虧錢,要麼項目落地不了,要麼代幣解鎖後直接破發,血本無歸。
第四個是鏈上。這個比一級還複雜,玩法更野。比如今年剛出來的 Trump 幣,就是在鏈上直接發行的,不管是誰,只要懂鏈上操作,都能買。這種幣早期籌碼價格通常很低,運氣好能賺個幾倍到幾十倍,但更多情況是歸零。因爲鏈上項目沒什麼門檻,隨便一個團隊都能發幣,沒有監管也沒有背書,買了之後要是沒人接盤,手裏的幣就成了一堆數字,一分錢都不值。
第五個是 Alpha。翻譯過來就是 “超額收益”,簡單說就是能找到比市場基準(比如比特幣漲幅)更高的回報機會。這種玩法有點像鏈上,但更看重 “確定性”—— 不是瞎買,而是通過分析鏈上數據、項目邏輯,找到那些大概率能漲的機會,比如某個項目的生態要爆發,或者有機構要進場拉盤,提前佈局就能拿到超額收益。但這種機會很少,也需要很強的信息差和分析能力,普通玩家很難把握。
我在幣圈混了這麼久,見過太多人衝進來又虧出去,核心就是沒搞懂每個圈子的規則和風險。2025 年幣圈能玩,但不是誰都能玩得轉。要是你連這些基本圈子都沒分清,或者只盯着別人賺錢的故事,那最好別輕易進場;要是真想做,先從自己能看懂的領域入手,比如先搞明白二級市場的手續費和莊家邏輯,再慢慢探索,穩着來比什麼都重要。
#ETHInstitutionalFlows #MarketPullback #AKEBinanceTGE
持續關注:bio skl scr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