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人的作息表,大概是被市場按着頭改寫的。
別人的生物鐘跟着日出日落走,他們的鬧鐘藏在K線圖裏——漲了要盯着別回調,跌了要算着補不補,就連閉眼前掃一眼行情,都像在給神經上緊發條。
科比看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幣圈人隨手劃開手機,能數出紐約的晨光、倫敦的暮色、東京的星子,畢竟行情不看時區,波動不分晝夜。
睡?那得看市場給不給面子。可能前一秒還在爲踏空的“安穩覺”自我安慰,下一秒就被抄頂後的“昏迷感”按在牀上;剛琢磨完“山寨季是不是悄咪咪來了”,又開始嘀咕“莊家是不是帶着我的錢跑路了”,最後繞回原點:“現在閉眼,應該不會出大事吧?”
凌晨三點,美國那邊傳利好,手指比腦子先動,火速調倉;清晨五點,亞洲盤開始躁動,眼睛還沒完全睜開,屏幕已經亮了。“等這波夜盤穩了就睡”“早盤走完肯定補覺”,這話從天黑說到天亮,枕頭都快等成望夫石。
更絕的是資產魔幻劇:睡前賬戶裏還停着輛特斯拉,睡醒一看,只剩個帶輪兒的模型。連做夢都不得安生,夢裏全是山寨幣先暴漲三倍、再一秒歸零的驚悚片,比鬼故事提神多了。
說到底,幣圈人的睡眠,早被市場拆成了碎片,又被波動攪成了漿糊——畢竟在7×24小時的漲跌裏,誰也說不準下一秒,是該笑着醒來,還是哭着爬起來。$BTC #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 $ETH #BNB创新高 $S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