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在押注,本週週五,鮑威爾在傑克遜霍爾經濟政策研討會的講話,會不會釋放降息信號?這事兒從一開始就埋了顆“雷”!
華爾街那幫人,用狂飆的股指、涌動的資金流,還有此起彼伏的降息倒計時,營造出一種“錯覺”:只要鮑威爾開口,寬鬆那是板上釘釘!但真相?美聯儲現在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左手是死死纏着的“通脹幽靈”,右手是搖搖欲墜的就業市場,腳下還踩着“政治施壓”的泥潭!通脹真退燒了?別逗了!
媒體天天喊CPI回落、PPI降溫,那不過是數字遊戲!關稅政策就是顆定時炸彈,隨時能引爆商品價格;企業囤貨推高成本,通脹隨時殺回來!鮑威爾嘴上喊“通脹可控”,他自己心裏門兒清——這場仗,遠沒打完!
就業市場是降溫還是冰封?7月非農數據疲軟,失業率還小幅上升,這些數字被說成“降息鐵證”。但扒開表象看,160萬勞動者消失在統計陰影裏!要麼徹底不找工作,要麼被迫幹低薪兼職。老闆們一邊裁員,一邊喊“招不到人”,勞動力市場的裂縫,比表面狠多了!
政策轉向?是主動破局還是認慫?2022年鮑威爾喊“通脹不滅,加息不止”的狠話還在耳邊炸着,現在卻爲“啥時候降息”愁禿了頭!這不是美聯儲突然心軟,是經濟數據把它逼到牆角!企業利潤縮水、消費信心暴跌、地方債務危機隱隱約約……降息哪是禮物?就是給快崩的經濟打強心針!
理想中,美聯儲要同時控通脹、保就業、穩金融,可現實是這仨早陷入“不可能三角”——救一個就得犧牲另一個!通脹和就業的蹺蹺板,早失衡了!傳統經濟學說高通脹配低失業,但美國現在直接顛覆理論:通脹降了,失業率卻漲了!這意味着啥?企業寧肯少招人少生產,也不願擔成本上漲的風險!
鮑威爾說“不希望就業市場降溫”,可老闆們早用裁員和凍結招聘投票了!政策滯後和市場預期在博弈,美聯儲決策永遠追着數據跑:6月非農差,市場押7月降息;7月CPI反彈,預期又變觀望……這種“數據依賴症”,讓政策成了馬後炮!更狠的是,市場預期一旦落空,就會引發踩踏!就像2022年美聯儲加息後,美股直接暴跌千點!
全球央行和特朗普的雙頭博弈更刺激!特朗普公開喊“美聯儲必須大幅降息”,但鮑威爾的獨立性,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要是美聯儲屈服於政治壓力快速降息,可能重演70年代的“智障螺旋”;要是按兵不動,特朗普又會用關稅大棒施壓!這場權力遊戲,沒有贏家,只有更脆弱的全球經濟!
美聯儲的困境,本質是現代貨幣體系的信任危機!政府債務突破37萬億,企業發債利率飆升,普通人存款利率接近零……印鈔這套劇本,越來越不好使了!貨幣政策邊際效用遞減:10年前QE能刺激經濟,現在卻成了“推繩子”——錢砸進市場,就是流不進實體經濟!企業光屯現金不投資,家庭忙着還債不消費……鮑威爾的降息,不過是給死循環按暫停鍵!
全球資本市場的“狼來了”效應,從08年金融危機到20年疫情,美聯儲一次次用寬鬆救市,市場早形成條件反射:只要鮑威爾開口,說啥都是利好!但這次不一樣——市場狂歡背後,越來越多人明白:寬鬆只能解一時之急,治不了結構性頑疾!
普通人的財富保衛戰咋打?美聯儲在政策迷宮裏掙扎時,普通人正被三重擠壓:存款利率跑不贏通脹、工資不漲、資產價格瘋漲瘋跌!所謂“降息利好”,對背房貸的人可能是賬單暴增,對工薪族可能是裁員風險!這場遊戲,規則從來不是爲普通人設計的!
面對這場大戲,多數人只關心“買啥股票、換不換美元”,但真正該問的是:如果降息救不了經濟,美聯儲還有啥招?全球央行集體放水,誰爲債務危機買單?不確定性中,普通人咋守財富?答案不在財經新聞頭條,在理解經濟規律的本質裏!
美聯儲每一個動作,都是時代浪潮的縮影!看懂浪潮方向,才能不被淹沒!鮑威爾演講還沒開始,大戲序幕早已拉開!記住:市場永遠獎勵理性,懲罰盲從!所有人狂歡時,保持清醒;所有人恐慌時,冷靜觀察!真正的財富,從不是追漲殺跌來的,是看透本質的洞察!
如果有人因爲行情波動而陷入迷茫,或者不知如何應對被套局面,感覺自己在操作過程中遭遇誤導。
關注星哥,帶你避開屠刀,虎口奪食!下一塊肉我們一起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