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交易(尤其是期貨市場)中,“滾倉” 是一個常見操作術語,指投資者爲延續持倉策略,將即將到期的合約平倉,同時開立相同方向、相同品種但更遠月份合約的行爲。其核心是通過 “換月” 保持頭寸連續性,避免因合約到期被迫平倉或進行實物交割。

一、滾倉的核心目的

  1. 避免實物交割
    期貨合約有固定到期日,若持倉至到期,個人投資者(非套保戶)通常需在到期前平倉,否則可能被強制平倉或面臨實物交割(如農產品、工業品期貨)。滾倉通過換月可繞過交割環節。

  2. 延續投資策略
    若投資者對某品種長期看漲 / 看跌,而當前持倉合約即將到期,滾倉能讓其繼續持有相同方向的頭寸,維持原有交易邏輯。

  3. 應對流動性變化
    臨近到期的合約流動性可能下降(交易活躍度降低),遠月合約流動性更充足,滾倉可切換至流動性更好的合約,減少平倉 / 開倉時的滑點損失。

二、滾倉的操作步驟

以期貨交易爲例,滾倉操作可分爲以下步驟:


  1. 評估合約到期時間
    關注當前持倉合約的最後交易日(或交割月前一個月的最後交易日),提前規劃換月時間(通常在到期前 1-2 個月開始準備)。

  2. 選擇目標遠月合約
    結合流動性、價差合理性選擇合適的遠月合約(如從 “2310 合約” 換至 “2312 合約” 或 “2401 合約”)。

  3. 計算價差(基差)
    對比近月合約與遠月合約的價格差(即 “跨期價差”),若遠月價格高於近月(正向市場),滾倉可能產生額外成本;若遠月價格低於近月(反向市場),則可能產生收益。

  4. 執行平倉與開倉
    先平掉近月合約頭寸,再以相同方向(多 / 空)開立遠月合約,儘量保證持倉數量一致(或根據資金調整)。

三、影響滾倉效果的關鍵因素

  1. 跨期價差波動
    若遠月與近月合約價差突然擴大或縮小,可能導致滾倉成本上升(如近月平倉價低、遠月開倉價高),侵蝕利潤。

  2. 市場流動性
    遠月合約若交易不活躍,開倉時可能出現 “有價無市”,導致成交價格偏離預期(滑點風險)。

  3. 交易成本累積
    滾倉涉及兩次交易(平倉 + 開倉),手續費、滑點等成本會隨換月次數增加而累積,長期滾倉需考慮成本對收益的影響。

四、滾倉的風險提示

  1. 價差風險
    跨期價差並非固定,若市場結構變化(如供需預期調整),可能導致遠月合約價格與近月偏離擴大,滾倉後持倉成本驟增。

  2. 策略失效風險
    若換月期間品種基本面發生反轉(如原本看漲但突發利空),繼續滾倉可能加劇虧損,需結合市場變化調整策略。

  3. 流動性斷裂風險
    極端行情下,遠月合約可能因恐慌性交易導致流動性驟降,無法按預期價格開倉,被迫終止持倉。

五、舉例說明

假設投資者持有 “滬銅 2311 合約” 多單(10 手),該合約 11 月到期。因看好銅價長期走勢,投資者選擇在 10 月進行滾倉:


  • 平掉 “滬銅 2311 合約” 多單,成交均價 70000 元 / 噸;

  • 同時開立 “滬銅 2401 合約” 多單(10 手),成交均價 70500 元 / 噸;

  • 此次滾倉因遠月價格更高,產生 500 元 / 噸的價差成本,但成功將持倉延續至 2024 年 1 月。

總結

滾倉是期貨交易中維持長期策略的重要工具,但其效果依賴於對價差、流動性和市場趨勢的判斷。操作時需結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避免因盲目滾倉導致成本累積或策略失效。

$BTC $ETH $SOL #加密市场回调 #加密概念美股普涨 #杰克逊霍尔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