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maps進階教程:看懂那些藏在細節裏的魔鬼
很多人用Bubblemaps只會看持倉分佈,其實這些細節纔是關鍵:
第一要看代幣創建時間。如果一個項目宣傳已經開發半年,但代幣合約三天前才創建,這就要警惕了。特別是那些把代幣創建時間隱藏在複雜合約調用裏的項目,八成有問題。
第二要看LP鎖倉情況。不是所有鎖倉都靠譜,要看清是鎖在知名的多籤合約還是項目方自己的合約裏。我就見過一個項目把LP"鎖"在一個可以隨時修改參數的合約裏。
第三要看地址活躍度。如果一個號稱有十萬持有者的項目,實際上90%的地址在創建後就再沒有交易記錄,那這些很可能是刷量的殭屍地址。
最後教大家一個小技巧:把可疑項目的合約地址複製到Bubblemaps後,記得點開每個大額持倉地址看看它的交易歷史。很多時候,你會發現這些"散戶大佬"實際上都在同一時間用同一批資金建倉。
記住,在這個市場裏,你看到的可能都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只有鏈上數據會說真話 #Bubblemaps $BMT @Bubblemaps.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