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官員向來以意見統一著稱,但近期卻在降息時機和幅度上陷入罕見分裂。本週四公佈的7月美聯儲會議紀要將首次揭示內部的分歧深度,這在此前30多年中從未發生,兩票反對意見已爲市場敲響警鐘,而白宮施壓更讓政策獨立性面臨考驗。

7月29日至30日的會議上,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投票決定將關鍵利率維持在4.25%-4.5%的目標區間不變。然而,這一決定遭遇了兩位理事的反對,分別是美聯儲理事鮑曼和沃勒,事後表示他們希望委員會降息25個基點。

自會議以來,美聯儲官員的公開表態對降息議題呈現不同立場,多數人仍對關稅影響的不確定性保持謹慎。但值得注意的是,約11名被認爲可能接替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候選人中,許多人已強勢發聲支持降息。這大大提升了7月會議紀要的重要性。

由於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不對外公開,會議紀要是投資者唯一能窺探內部討論的窗口,即便完整會議記錄也要五年後纔會解密。YardeniResearch創始人、市場資深人士埃德·亞德尼寫道:“紀要可能填補關鍵空白:揭示7月下旬美聯儲內部鴿派立場有多堅定,以及鷹派對通脹的強硬態度是否已根深蒂固。”

此後形勢已有變化:7月非農就業數據指向勞動力市場進一步放緩,而通脹報告則呈現矛盾信號——消費者價格漲幅趨緩,但生產者成本上升導致供應鏈壓力加劇。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官員持續施壓要求降息。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週二表示,火熱的生產者價格指數主要源於股市上漲推高的投資組合成本。Sri-Kumar Global Strategies負責人Komal Sri-Kumar指出,白宮的持續施壓意味着“經濟政策決策受政治壓力左右的風險正在上升”。

美聯儲官員一貫避免評論政治事務,堅稱決策僅基於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的政策目標。但隨着美聯儲主席職位的高調角逐展開,維持這層表面中立將愈發困難。

投資者很可能會從紀要中搜尋蛛絲馬跡,以判斷政治干預是否正在侵蝕美聯儲的政策獨立性。Sri-Kumar補充道:“美聯儲的獨立性歷來更依賴於‘貨幣政策不受黨派干涉’這一共同準則,而非法律保障。如今,這一準則正遭受圍攻。”#美联储7月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