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冬天,我蹲在內蒙古的礦場裏,看着電錶數字瘋狂跳動,礦機轟鳴聲中,我的世界正在崩塌。

那時我擁有200臺比特幣礦機,但幣價從2萬美元暴跌到3000美元。每天電費2萬,挖出的幣卻只值1萬。債主天天堵門,妻子帶着孩子回了孃家。

第一次覺醒:挖礦不是印鈔機

我賣了150臺礦機還債,只留50臺勉強運轉。

在零下20度的礦棚裏,我算了一筆賬:

礦機成本:380萬(貸款+借款)每月淨虧損:30萬手上現金:還能撐3個月

那一刻我懂了:

在幣圈,光有硬件不夠,還得懂週期。

絕地反擊:三招扭虧爲盈

1. 轉型"套利礦工"

不再傻挖,而是:

對比各大交易所價差,搬磚套利用礦機做抵押,借幣做空對衝加入礦池聯合挖礦,降低風險

2. 建立"反脆弱"現金流

20%算力挖BTC(保本)30%挖小幣種(博高收益)50%算力出租(穩定收入)

3. 把電費變成武器

和電廠談判:

用電低谷時段(0.25元/度)全力挖礦高峯時段(0.8元/度)關機修機器

轉折點:抓住DeFi浪潮

2020年,我偶然發現:

用礦機挖的ETH,放到DeFi池子裏,收益比單純挖礦高3倍。

於是:

把50%算力轉向ETH挖出的幣全部存入Compound借貸用利息收入覆蓋電費

半年後,不僅填平虧損,還淨賺120萬。

現在的我

在四川建了綠色水電礦場年收入穩定在300萬+還清所有債務,家人團聚

最深的領悟:

熊市是最好的老師現金流比幣價更重要創新永遠比蠻幹有效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币来财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