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用 10 萬元在幣圈滾到 4200 萬市值的前輩,曾說過句讓我記了多年的話:“這市場裏多是被情緒牽着走的人,你能管住自己,市場就是你的提款機。” 後來我照着他的思路沉澱出一套 “笨辦法”,看似反直覺,卻真能避開多數人踩的坑。
一、先破 “小賺大虧” 的死循環
“不賺小錢,不虧大錢” 這八個字,是前輩反覆強調的核心,做起來卻比想象中難 —— 多數人就是栽在 “賺 5% 就跑,虧 20% 硬扛” 的節奏裏。
見過太多例子:2 萬開單,漲到 2.1 萬就急着止盈,轉頭看行情衝到 2.5 萬,踏空 50% 後追悔莫及;下次學 “拿住”,2 萬開單漲到 2.1 萬忍住不賣,結果跌回 1.95 萬又慌着止損,白挨一頓虧。
這本質是沒搞懂 “趨勢利潤” 和 “波動利潤” 的區別。小漲就止盈,賺的是短期波動的小錢,卻丟了趨勢帶來的大頭;跌了不止損,是把 “可控小虧” 拖成 “傷筋動骨的大虧”。真正的盈利,要學會 “讓趨勢給你送錢,不讓波動掏你兜”。
二、選幣:寧做 “笨篩選”,不碰 “花架子”
前輩的選幣邏輯很簡單:專盯 “跌透企穩的主流幣”,新幣、概念幣一概不碰。他總說 “新幣故事再花,不如老幣根基穩”,具體做法是兩步:
先看 “跌透”—— 主流幣經歷一輪迴調,跌幅超過 50%,且橫盤超過 3 個月,比如 BTC 從高點跌了 60% 後,在某個區間震盪不創新低,這就是 “跌透了” 的信號。
再等 “慢爬”—— 不猜底部在哪,就看是否出現 “小陽堆量”:日線連續收小陽線,成交量慢慢放大,價格沒跳空暴漲,而是一點點往上挪。這時扔 10% 倉位當底倉,看似 “買在半山腰”,實則避開了 “抄底抄在下跌中繼” 的坑。
他常說:“笨是笨點,但主流幣有共識託底,哪怕短期套住,只要趨勢沒壞,總有解套時;新幣沒經過週期驗證,跌下去可能就起不來了。”
三、加倉:不抄底,等 “趨勢坐穩了再上車”
別人總想着 “買在最低”,前輩偏反着來:“趨勢沒穩,再低也不碰;趨勢穩了,貴點也敢加。”
他的加倉節奏很固定:底倉建完後,不着急補倉,先等價格 “確定往上走”—— 比如突破橫盤區間的上沿,或回調時不跌破關鍵支撐位(像 MA60 均線)。這時趁回調補 20%-30% 倉位,哪怕比底倉成本高 10%,也比盲目抄底套在半山腰強。
去年帶一個虧了 60 多萬的朋友實操時,就用了這招:ETH 從 2000 刀跌透後,1800 刀建底倉,等它站穩 2200 刀、回調到 2000 刀時補倉。當時朋友還嫌 “買貴了”,結果後來 ETH 衝到 3000 刀,半年就回本還多賺了輛寶馬 X3。
四、止盈:“落袋爲安” 纔是真盈利
不管市場多瘋狂,前輩有個死規矩:每漲一波,先把本金和一半利潤抽走,剩下的再讓它 “折騰”。
比如 10 萬本金建倉,漲到 20 萬時,先把 10 萬本金和 5 萬利潤拿出來,剩下 5 萬留在裏面 —— 這時候相當於 “用利潤在玩”,心態穩得很,就算行情回調,賺的部分也落袋了,不會像別人那樣 “從浮盈到虧損”。
他總說:“幣圈最騙人的是‘浮盈’,K 線圖上的數字不算數,轉到銀行卡里的纔是你的。” 去年 BTC 衝到 10 萬刀時,他按自己畫的 “止盈線” 賣了部分,後來行情回調,身邊人罵罵咧咧,他早用落袋的錢換了套學區房。
最後想說:幣圈缺的不是聰明人,是 “能熬的笨人”
這市場裏從不缺 “一天抓三個漲停” 的 “聰明人”,但多數人賺了又虧,兜兜轉轉還是老樣子。反倒是前輩這種 “管住手、熬得住” 的 “笨人”,靠着不貪小利、不賭底部、及時落袋的節奏,慢慢把本金滾大。
說白了,幣圈的錢不是 “炒” 來的,是 “等” 來的 —— 等趨勢穩了再動手,等利潤落袋再收手。與其跟着 “聰明路子” 追漲殺跌,不如試試這套笨辦法:穩一點,慢一點,賺的每一分都踏實。
盲目單幹永遠不會帶來機會,關注超哥,我將帶你探尋的十倍潛力幣!頂級一級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