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登陸前夜,船老大把衛星電話砸向舵盤:“又爆了!狗莊不得好死!”

聲吶屏綠光映着他臉上刀疤——那是三年前網貸催收的“紀念”。餘額顯示:1024.57U,剛夠換張修補漁網的尼龍線。

第一刀:斬斷信號依賴

我抽走他山寨機的SIM卡:“下次出海前,只准帶這個。”

遞過去的諾基亞1110屏幕上,收件箱第一條是我發的:

「浪高2米=暴跌預警」

「魚羣離岸=主力撤退」

「海鷗扎堆=韭菜進場」

他盯着沒有K線的屏幕,把菸絲塞進皺紋裏嚼。

第二刀:解剖貪婪基因

次日出海,我拖上柴油桶裏的戰利品:

🐟 馬鮫魚:魚鰓發紫(滿槓桿追漲)

🦀 青蟹:左鉗折斷(死扛爆倉單)

🪸 珊瑚屍骸:被化肥污染的養殖區(聽“老師”買空氣幣)

“知道帶魚爲什麼活不過上岸?”我割開銀白的腹腔,“它們總想咬所有發光魚鉤。”

他剖魚的手突然停下,血水順舵輪滴成鐘乳石。

第三刀:重織生存之網

休漁期比特幣跌至30000,我拖他去看延繩釣:

“看到浮子間距沒?大戶撒餌專找散戶扎堆處!”

“這截鋼絲爲啥纏棕繩?莊家爆倉前總先拉高!”

鹹腥海風裏,他第一次看懂幣圈生物鏈——

我們都是聞着血腥的鯊魚,而莊家開着聲波驅魚艇。

颱風季結束那晚,船頭衛星電話震動:

賬戶餘額回到48000U,來自五個月前的ETH定投。

他翻出藏了三年的女兒照片:“下月...去深圳看她。”

月光下錨鏈咯吱作響,像極了爆倉那夜的警報聲。

——

給深海沉浮的兄弟:

你不需要遊得多快

只要比多數魚早感知水壓變化

當學會用潮汐呼吸

巨鯨的陰影便只是過路的雲

以前一個人在黑夜裏亂撞,現在燈在我手裏。

燈一直亮着,你跟不跟?@币来财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