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回調是否即將結束?
判斷短期回調是否即將結束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之前講到的,從籌碼結構,財務壓力,情緒反饋等不同角度進行分析。今天再分享一個我常用且非常有效的方法,即觀察不同時間羣體的成本基礎變化作爲參考依據。

在講邏輯之前,我們先看一個案例——大週期的底部判斷


下圖 1 中的藍線代表長期持有者平均換手成本(LTH-RPC),紅線代表短期持有者平均換手成本(STH-RPC),黑線是 BTC 的價格。

市场波动不停,如何精准预判回调终结?


小夥伴們注意看我用綠色虛線圈出的地方,只要同時滿足以下 2 個條件:

-條件 1、BTC 價格低於 LTH-RPC
-條件 2、STH-RPC 低於 LTH-RPC

這個階段就是大週期的底部區間,也是絕佳的抄底區域!


其中的底層邏輯是:

第一、BTC 價格跌至比 LTH-RPC 還要低,即長期持有者平均都是虧損的。說明此時的價格被嚴重低估,市場泡沫幾乎全被清除。

第二、在絕大多數時間裏,越是長期的籌碼相對成本越低。因此,STH-RPC 竟然低於 LTH-RPC,這是極其罕見的現象。

說明在價格下跌的過程中,短期內有大量的 STH 虧損離場,但又有新的 STH 進來抄底;經過頻繁換手後,反而把短期的籌碼成本拉到長期籌碼的成本之下。這是階段性價格超賣,恐慌情緒見底的信號。 按照上述邏輯,同樣道理我們還可以用於牛市回調時間的判斷上。

下圖 2 中分別羅列出的是:1d-1w 的籌碼成本(紅線)、1w-1m 的籌碼成本(黃線)、1m-3m 的籌碼成本(藍線)、3m-6m 的籌碼成本(紫線)

市场波动不停,如何精准预判回调终结?


我們首先看 24 年 2 月到 5 月,正好是從一輪趨勢啓動到衰減並回調的過程。整個過程伴隨着藍線與紅線的間距從擴張到收縮(見圖中綠色箭頭表示);


最終藍線跑到了最上方,而紅線卻在最下面,即相對短期的籌碼成本反而比相對長期的籌碼成本更低,我把這種現象稱爲長短期成本基礎的「反向排列結構」。


我在圖中用橙色虛線標註了 3 個地方,都是從上到下形成藍、黃、紅排列,或者紫、藍、黃、紅排列的「反向排列結構」,對應的都是回調中相對的底部。


那麼當前趨勢,同樣也是從快速擴張轉變到逐步收縮的階段,但藍線仍然還在下面,如果說要在短期內看到行情再次啓動,或許需要先形成「反向排列結構」纔可以。不過,經過這段時間的換手,藍線距離紅黃 2 線已經很近了,只要再盤整一段時間,結構就能形成,也就具備了形成相對底部的條件。


PS:當然最好是可以形成紫、藍、黃、紅的「反向排列結構」,但這會需要更長的換手時間(至少 4-5 個月)。

總結:

根據不同時間羣體的成本基礎的變化作爲回調時間的判斷依據,如果越是長期的籌碼相對成本越高,即一旦形成藍、黃、紅從上到下的「反向排列結構」,即意味着換手充分,情緒接近底部,回調的時間也就快要結束了。

$BTC $ETH $SOL

#币安HODLer空投PLUME #加密市场回调 #Strategy增持比特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