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幣圈這波詭雲譎的浪潮中摸爬滾打八年,三次爆倉的慘痛經歷如同烙印刻在心底。從一無所有的破產邊緣,到後來實現穩定盈利,甚至將資產做到 2000 萬,這一路走來,我踩過的坑、總結的經驗,或許能給後來者提個醒,讓大家在這個充滿誘惑與風險的市場中少走一些彎路。

一、週期錨定:踩準節奏比盲目進場更重要

加密貨幣市場的牛熊轉換速度之快,常常讓人始料未及。在多次碰壁後,我深刻體會到,必須死死咬住比特幣減半週期這一關鍵節點。每次減半前 18 個月開始建底倉,減半後 12 個月逐步減倉,這是我踩過無數坑後認準的鐵律。

2020 年比特幣減半前,我按照這個節奏,用 60% 的資金佈局主流幣。期間,即便經歷了 312 暴跌這樣的極端行情,我也咬牙堅持住了。最終,這一波操作讓我拿到了三倍收益。要知道,在這個市場中,小幣的走勢往往看比特幣的臉色,而比特幣的動向又與美聯儲的政策緊密相關。所以,千萬別跟趨勢對着幹,順勢而爲才能在市場中站穩腳跟。

二、倉位動態平衡:活着纔有機會翻盤

“活着纔有機會”,這是在幣圈生存的首要準則,而實現這一點的關鍵就在於倉位的動態平衡。我一直堅持 “三三制” 來管理資金:30% 的底倉長期持有,作爲穩定的根基;30% 用於波段操作,捕捉市場的短期機會;30% 以現金形式待命,應對突發狀況。

2022 年 LUNA 崩盤時,市場一片恐慌,許多人損失慘重。而正是那 30% 的現金,讓我有機會在以太坊跌到 1000 美元時抄到底,從而挽回了不少損失。另外,單幣種的倉位絕不超過 20%,這樣可以有效避免黑天鵝事件一來,就陷入滿盤皆輸的境地。

三、信號過濾要狠:別被情緒左右操作

在幣圈投資,情緒是最大的敵人。每天打開行情軟件,我只盯三個指標,用它們來過濾掉各種干擾信號,避免被情緒左右操作。RSI 超 70 時堅決止盈,MACD 日線出現死叉就減倉,主力資金連續三天流出則果斷離場。

2021 年 5 月,比特幣衝到 6 萬時,這三個信號同時出現。當時市場一片狂熱,很多人都在喊着還要漲,但我嚴格按照信號操作,清掉了 80% 的倉位。事實證明,這個決策是正確的,完美躲過了後續的腰斬行情。在這個市場中,能夠管住自己的手,不被貪婪和恐懼驅使,才能做出理性的判斷。

四、黑箱應對:預設方案才能應對突發

加密貨幣市場向來不缺突發狀況,政策的變動、技術的利空等,都可能引發市場的劇烈波動。爲此,我總結出了 “極端行情公式” 來應對這些黑箱事件。當跌幅超 30% 時,先看支撐位,等放量反彈 15% 再進場;當漲幅超 50% 時,先查利好的持續性,縮量回調 20% 就果斷止盈。

去年 FTX 暴雷當晚,市場陷入極度恐慌,價格大幅下跌。我依靠這個預設的公式,在混亂中保持冷靜,最終撿回了 20% 的損失。預設方案就像是在黑暗中點亮的一盞燈,能讓我們在突發狀況面前不至於手足無措。

五、認知迭代:市場永遠在變,固守經驗等於自殺

幣圈的變化速度之快,用 “一天一個樣” 來形容毫不爲過。市場永遠在變,固守過去的經驗,無疑等同於自殺。所以,我養成了不斷學習和總結的習慣:每週研究一個新項目的白皮書,瞭解行業的新動態;每月覆盤操作日誌,分析成功與失敗的原因;每年更新一次投資框架,讓自己的認知跟上市場的步伐。

2018 年,我曾因爲盲目參與 ICO 而虧損百萬。那次慘痛的教訓讓我徹底轉向價值投資,只投資那些有真實應用場景的幣種。幣圈一天,人間一年,不跟着市場學習和進步,就只能被無情地淘汰。

總之,在幣圈生存,沒有一成不變的法則,只有不斷總結、不斷適應。希望我的這些經驗,能給正在幣圈摸索的你帶來一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