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加密市場上演驚魂一幕,比特幣從11.5萬美元高位直線下挫至11.1萬美元,24小時跌幅超8%,超14萬人爆倉,清算金額達14億美元。這場暴跌背後,既有消息面的“黑天鵝”,也有技術面的“多米諾骨牌”,更藏着機構暗中吸籌的玄機。
一、消息面:美聯儲政策+監管利空,機構上演“戰術撤退”

美聯儲政策“左右搖擺”
儘管8月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但理事沃勒、鮑曼公開反對維持高利率,主張降息25個基點。市場解讀爲“政策信號混亂”,部分機構選擇暫時離場觀望。更關鍵的是,美國(天才法案)中隱含的監管條款被解讀爲“加密行業將面臨更嚴格審查”,引發資金恐慌性撤離。
香港穩定幣新規“誤傷”市場
香港(穩定幣條例)要求穩定幣發行方100%抵押+季度審計,雖利好合規項目,但短期導致未授權項目流動性枯竭。市場擔心“監管收緊”情緒蔓延,比特幣作爲“加密龍頭”首當其衝。
機構“借跌抄底”暗流涌動
看似暴跌,實則機構在悄悄接盤。貝萊德BTC信託規模突破520億美元,MicroStrategy逆勢增持2500枚BTC,數據顯示,比特幣在11.2萬美元附近時,機構淨買入超3萬枚。散戶恐慌拋售,機構卻“笑着撿籌碼”。
二、技術面:支撐位失守+槓桿爆倉,引發“多米諾骨牌”

關鍵支撐位“秒變”壓力位
根據最新K線圖,BTC此前多次在11.18萬美元附近獲得支撐,但昨晚恐慌情緒導致該位置被跌破,觸發止損盤和程序化交易拋售,進一步壓低價格。
RSI指標“假超賣”陷阱
雖RSI顯示中性,但成交量未顯著放大,說明下跌並非由“超賣”引發,而是情緒驅動。更危險的是,布林帶中軌被跌破後,短期趨勢轉爲看空。
槓桿交易“火上澆油”
據Coinglass數據,昨晚爆倉金額中,70%來自10倍以上槓杆交易。當價格跌破關鍵位時,槓桿資金被迫平倉,形成“下跌→爆倉→進一步下跌”的惡性循環。
三、特哥獨家觀點:短期謹慎,長期看多,關注兩大信號

短期:警惕“超跌反彈”陷阱
當前價格雖接近11萬美元支撐位,但恐慌指數顯示市場情緒未完全釋放。建議短線交易者等待RSI進入超賣區再入場,止損設在10.8萬美元下方。
中長期:機構主導的“慢牛”將至
貝萊德、MicroStrategy等機構持續增持,ETF資金流入雖分化但整體正向。技術面看,周線級“倒頭肩形態”目標指向15萬美元,若9月美聯儲降息落地,可能成爲行情啓動的催化劑。
特哥操作建議:分批抄底,遠離槓桿
散戶可採取“金字塔建倉法”:在11萬、10.5萬、10萬美元分三次買入,每次投入資金不超過總倉位的30%。切記:遠離高槓杆,避免成爲“爆倉統計數據”。
結語:暴跌是風險,更是機會
加密市場的魅力,就在於它永遠充滿不確定性。昨晚的暴跌,既是消息面與技術面的共振,也是機構與散戶的博弈。記住:熊市賺幣,牛市賺錢。現在,你需要的不是恐慌,而是冷靜判斷——是跟風拋售,還是成爲機構背後的“聰明資金”?答案,藏在特哥的策略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