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人,殊途同歸的收益曲線
撰文:ChandlerZ,Foresight News
繼早期在 NFT 市場大規模買入無聊猿(BAYC)、Azuki 等藍籌項目後,2025 年 5 月起,臺灣音樂人黃立成(外號「麻吉大哥」)開始轉向去中心化合約平臺 Hyperliquid,並在短短數月間留下了一系列引人關注的交易記錄。
在 Hyperliquid 的交易數據中,黃立成的投資軌跡呈現出鮮明的過山車特徵。整體來看,他的勝率高達 92.11%,在 76 筆交易裏有 70 筆盈利,僅 6 筆虧損。如果從更宏觀的收益曲線觀察,他的賬戶在 2025 年 8 月上旬一度達到 3500 萬美元的浮盈高點,但僅僅幾天之後,伴隨市場回調,賬面淨值在 8 月 3 日跌落至不足 300 萬美元,幾乎將前期的利潤悉數回吐。
黃立成的賬戶曲線在峯值與谷底之間大幅擺動,體現出一種典型的高槓杆玩家特徵,短時間內可能暴富,但同樣隨時可能回到原點。
麻吉大哥的 Hyperliquid 的合約軌跡
5 月 16 日,據 Lookonchain 監測,臺灣歌手黃立成地址(Machi Big Brother)向 Hyperliquid 賬戶存入 604 萬 USDC。首周交易共 7 筆,主要集中在 ETH 與 HYPE 的多單操作,結果全部獲利,淨賺 66.96 萬美元。
隨後,他將資金擴大至 670 萬美元,以均價 30.63 美元買入 218,866 枚 HYPE,並選擇質押。在一週時間內,資金總額增長至 820 萬美元,實現超過 210 萬美元的收益。
5 月底,他繼續加倉,在 ETH 價格約 2654 美元時建立多頭倉位,同時擴大 HYPE 倉位。6–7 月,隨着行情上漲,其浮動盈利快速增加。到 7 月下旬,賬面浮盈一度達到 2245 萬美元。
然而,行情在 8 月初出現回調。8 月 3 日,黃立成此前在 ETH、HYPE、PUMP 的做多盈利約 2245 萬美元已基本全部回吐。他從 5 月中旬以 27.5 美元價格開始通過現貨和合約做多 HYPE,5 月底以 2,654 美元價格開始做多 ETH,在 7 月下旬時盈利一度高達 2245 萬美元。然而進入 8 月後隨着大盤迴調,他的多頭倉位開始虧損。
行情峯迴路轉,隨着 ETH 的突破上漲,黃立成在 8 月 13 日平倉全部做多倉位,總盈利超過 3380 萬美元。
儘管如此,他沒有選擇收手。8 月 15 日,他繼續選擇加碼槓桿,在 ETH 上開出 25 倍槓桿,持倉 21,900 枚 ETH(價值約 1 億美元),並在 BTC 上開出 40 倍槓桿,持倉 50 枚 BTC(約 590 萬美元)。
8 月 20 日,隨着市場持續下跌,他的多頭倉位浮虧擴大至 1368 萬美元,其中 ETH 清算價約爲 3115 美元。
在具體資產層面,ETH 是他最主要的盈利來源。22 筆 ETH 交易爲他帶來超過 750 萬美元的利潤,其中一筆在 8 月 13 日平倉的多頭倉位單次就獲利近 1600 萬美元,堪稱標誌性戰役。比特幣同樣提供了正向收益,累計盈利接近 94 萬美元。相比之下,平臺代幣 HYPE 的貢獻相對溫和,總盈利在 20 萬美元級別。而 PUMP 則成爲拖累賬戶表現的最大因素,在 14 筆操作中累計虧損超過 560 萬美元,幾乎抵消了 ETH 部分的利潤。
如果從持倉節奏來看,他並非單純的超短線玩家。整體平均持倉時長接近 55 小時,個別倉位持有超過 20 天,例如 6 月 21 日的一筆 HYPE 多單,持有超過 600 小時,最終盈利 82 萬美元。這種操作方式意味着他既有短線快進快出的靈活交易,也敢於長期扛單等待行情反轉。但這種策略也帶來顯著風險,一旦市場走勢不利,便可能像 PUMP 那樣演變爲持續的鉅額虧損。
綜合而言,黃立成在 Hyperliquid 上的投資成績既耀眼又脆弱。ETH 的大額盈利支撐了整體的「贏家」形象,但單一品種的虧損同樣能在短時間內侵蝕成果。
從麻吉大哥到 NFT 巨鯨
黃立成,外號「麻吉大哥」,原本是華語樂壇與綜藝中的知名人物,近幾年卻逐漸把重心轉向加密市場。早在 2021 年,他便活躍在 NFT 市場,並迅速成爲知名鯨魚投資者。他曾大規模買入 BAYC(無聊猿)並長期持有,還曾將 NFT 贈送給林俊杰、徐靜蕾等藝人朋友,讓這些數字藏品進入公衆視野。
在 2022 年和 2023 年,他又在 Azuki 等藍籌項目上多次大進大出,引發市場劇烈波動。2024 年 7 月,他更是在短時間內加碼買入 23 個 BAYC NFT,總持倉一度超過 60 個。外界普遍認爲,他是希望通過新的 ERC-404 協議「APE Fi」 將 BAYC NFT 與代幣掛鉤,尋求套利或流動性擴展。但項目初期的短暫熱潮很快退去,代幣與 NFT 的價格大體保持原位,流動性不足,使得他新增的倉位面臨變現困難。
類似的高風險嘗試在他的投資中並不少見。2024 年 3 月,黃立成發起的 Solana MEME 項目 Bobaoppa 曾募集 20 萬枚 SOL,按當時市價摺合 3800 萬美元。然而項目上線數月後,代幣價格幾近腰斬,流動池資金量縮水至原始籌資額的 5% 左右,許多支持者蒙受損失。
此外,黃立成也曾頻繁出手押注新興代幣,例如斥資 1535 萬美元買入 FRIEND,成爲最大個人持倉者,但代幣價格一路下跌,賬面損失超過九成;花費 465 萬美元購入 BLAST;拋售 BLUR 時錄得約 50% 的虧損。短短几個月時間,他在多個項目上的累計損失接近 2000 萬美元。
黃立成的 NFT 投資並非總是順利,他也多次宣佈退出 NFT 市場,但往往很快又會在低價時重新入場。直到 2025 年,隨着 Hyperliquid 熱度升起,他的資金重心開始轉向更高槓杆、更高波動的衍生品市場。
大賭場裏的贏家寥寥
在高槓杆驅動的市場環境中,即便是資金體量龐大的交易者,也很難長期維持正收益。
根據鏈上監測賬號 @ai_9684xtpa 的數據,截至 8 月 19 日,Hyperliquid 平臺 TOP20 倉位中,僅有 3 個賬戶處於浮盈狀態,其餘 85% 均爲浮虧。即使將範圍擴大到 TOP100 倉位,能夠保持盈利的也只有 34 個地址。換句話說,多數倉位的結局不是浮虧就是被清算,個別的盈利案例往往只是暫時性的例外。
而黃立成並不是唯一承受劇烈波動的案例。根據分析師餘燼的總結,截至 8 月 15 日,三大 Hyperliquid 高槓杆巨鯨倉位已經「歸零」,累計損失超過 1.4 億美元:
JamesWynnReal:曾在 5 月底創下 8700 萬美元盈利巔峯,但其規模高達 12.3 億美元的比特幣多頭最終虧損 2177 萬美元;
「內幕巨鯨」qwatio:從 300 萬美元本金做到 2600 萬美元,隨後連本帶利全部虧光;
AguilaTrades:在多次清算後依然持續開設高槓杆倉位,目前累計虧損 3750 萬美元。
這正是 Hyperliquid 乃至整個高槓杆衍生品市場的常態。盈虧相伴,風險與收益同源。在這樣的環境中,贏家總是少數,而大多數人最終只能成爲數據裏的浮虧賬戶。
與此同時,Hyperliquid 卻在行業中賺得盆滿鉢滿。VanEck 數字資產研究主管 Matthew Sigel 曾發文稱,2025 年 7 月 Hyperliquid 的收入佔據區塊鏈整體的 35%。這意味着,雖然大多數交易者在平臺上虧損,但 Hyperliquid 本身卻成爲最大的受益方。
牌桌上的賭客有人一夜暴富,也有人瞬間輸光,但無論誰贏誰輸,賭場始終抽取穩定的籌碼。
對於 Hyperliquid 來說,黃立成、JamesWynnReal 或 qwatio 的起伏,都只是資金流動的一部分;而真正穩賺不賠的角色,始終是平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