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看交易者怎麼去看,就圖看圖那肯定是沒用的,要搞明白圖表背後的邏輯。
我來舉例說明,看下面圖1:
首先說明,這幅圖代表的意思是一根放量的陽線,請問,你如何解讀這個陽線?
你如果說,放量上漲,主力進場,那麼,你大概率是虧損的那個人。
對於這根k線的正確解讀是這樣的:
這是一根價格在高位收盤,成交量增加的寬幅區間上升陽線,可以看作是爲價格上升做的努力,行情看漲。
這時候你可能會說,繞了半天,這兩個說法不是一樣的嗎?

其實完全不一樣,你若解讀爲主力進場,完全是屬於個人的主觀臆測,主力可從沒給你打過電話說他進場了。但你通過收盤價,價格波動的幅度和成交量綜合考量後,解讀爲價格上升的努力,你就會清晰的明白,這個努力,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失敗。
事實上我們常常發現,在任何高成交量的上升發生後,市場通常會不得不休息橫盤盤整,發生所謂的回調現象,在我前面的文章裏分析過這是因爲獲利資金出貨所致。但這篇文章我們換個角度思考,如果市場想要繼續上升,他必須滿足什麼條件?
答案是供應耗盡,通俗點說,在任何進一步上升發生前賣出必須消失,這種賣出,包括獲利盤,止損盤,以及不堅定的持有者,記住,對於價格上漲來說,最大的阻力就是賣出。
發現賣出已消失的最好方式是觀察價格下跌時的成交量,如果價格下跌時活動和成交量低迷,就可以解釋供應耗盡,因此我們常常看到主要運動過程中的自然回撤是縮量的,其內涵就是不斷消耗市場供應的過程。
資金的努力一定是強勢行爲,但在實際交易中,我們也經常會看到市場資金的努力沒有任何結果。例如,你可能觀察到一個伴隨着突然放量的看漲的陽線,甚至強勢越過了某一個關鍵價格,這時候如果去看消息,那麼幾乎百分百有利好消息傳出,毫無疑問,市場此刻是強勢的。然而,隨後幾天價格就下跌了,並擊穿了關鍵位,收盤在k線的中位或下位。市場又變成了弱勢,這種擊穿關鍵位的行爲一定是弱勢的,因爲如果之前高成交量的陽線是看漲的話,市場應該繼續上漲纔對,如下圖3

因此,在理解市場時,要試着聯繫背景來觀察事物,如果你把對k線的分析放在對資金分析的基礎上,你會採取一個非常明智和有邏輯的方法,把你與外界的影響分隔開來,比如‘新聞’項目,它常常無意中錯誤地涉及波動的真實理由。的確,利好消息對於一次波動常常起一個催化劑的作用,但這種影響往往是短暫的。市場的主要波動是資金收集和分散籌碼的結果,因此如果市場沒有資金持續的努力,它不會走太遠。
說了這麼多,希望能仔細理解一下,在實際運用方面我做兩個提示:
1、不要因爲某個消息改變對市場的看法,一定要通盤考慮市場環境,特別是價格表現,如果好消息一直持續不斷,但價格在跌,那麼相信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