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18日發文說:“我在6個月內解決了6場戰爭,其中一場還可能引發核災難。然而,我卻得看《華爾街日報》以及其他許多完全不懂行的人的報道和言論,他們指責我在俄烏亂局中做的一切都是錯的。這場戰爭是‘瞌睡喬’(拜登)的戰爭,不是我的。我來這兒只是爲了叫停它,而非繼續擴大沖突。如果我當時是總統,這場戰爭根本就不會發生。我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不需要那些多年來一直應對這些衝突卻連阻止它們都做不到的人的建議。他們是‘愚蠢’的人,毫無常識、智慧可言,也不懂局勢,只會讓當前的俄烏災難更難解決。不管這些無足輕重又滿心嫉妒的批評者怎麼說,我都會把這事辦成——我向來如此!!!”

​評兩句:特朗普的言論暗含對美國外交傳統路徑的否定。他刻意淡化專業外交團隊的作用,強調個人決斷力、常識和直覺,這與美國長期以來依賴智庫、國務院等建制力量制定外交政策的模式形成衝突,本質上是試圖以“個人權威”替代“制度性協作”,這種傾向若付諸實踐,可能加劇美國盟友對其政策穩定性的擔憂——畢竟俄烏衝突牽涉多方利益,僅憑“個人能力”宣稱解決問題,忽視歐洲盟友的安全訴求和俄烏雙方的核心分歧,顯然脫離現實。

​特朗普對外界批評的反擊,呈現出鮮明的“以攻代守”策略,核心是通過否定批評者的合法性來消解批評本身的殺傷力,而非迴應具體爭議點。特朗普用“自我成就背書”強化反擊力度。“我在6個月內解決了6場戰爭”“我向來能辦成事”等表述,看似是自誇,實則是爲反擊批評提供“資質證明”——潛臺詞是“我有成功經驗,你們沒有,所以你們的批評不值一提”。整體而言,特朗普的反擊邏輯不是“證明自己沒錯”,而是“證明批評者沒資格說我錯”。

$BTC

$ETH

$S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