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幣說到底就兩種玩法:現貨像慢火熬湯,合約像烈火烹油。

剛進圈那會,我也對着這倆名詞發懵。帶過三十多個新人後發現,分不清兩者的區別就上手,跟閉着眼過馬路沒兩樣。

先說說現貨,這是最實在的玩法。

就像你揣着錢去菜市場買土豆,付 3000 塊就能拎一袋子回家,不管市價漲成 5 塊還是跌成 2 塊,土豆始終在你筐裏。我 2019 年第一次買 BTC,花 2 萬多買了 1 個,後來跌到 1 萬 8,看着賬戶心疼,但幣還在,等到第二年漲到 4 萬,這錢就賺回來了。

現貨的好處是讓人踏實,再跌也不會一夜清零。缺點也明顯,熊市裏只能眼睜睜看着賬戶縮水,想賺差價都沒轍。

再說說合約,這東西玩的就是心跳。

相當於用首付撬動全款,開 10 倍槓桿買 1 個 BTC,實際撬動的是 10 個的盤子。最誘人的是能雙向操作:漲的時候做多,跌的時候做空,只要方向對,漲跌都能賺。但反過來,方向錯了,虧起來比誰都快。

我第一次玩合約就栽了跟頭。2020 年開 5 倍槓桿做多 ETH,因突發利空瞬間爆倉。後來帶學員時反覆強調,合約的爆倉速度真能比眨眼還快,100 倍槓桿下,波動 1% 就可能讓你血本無歸。

所以對新人,我的建議從來都是:先把現貨玩明白。

等你能看懂 K 線的脾氣,摸透某個幣種的波動節奏,最好有個靠譜的老哥帶着,再碰合約不遲。我帶的學員裏,有個小夥子從現貨起步,練了半年才碰合約,現在用 3 倍槓桿做得穩穩的。

說白了,現貨是長跑,拼耐力;合約是短跑,比爆發力。選哪個,先摸摸自己的脾氣:能接受慢賺、扛虧損,選現貨;想暴富、扛不住 3% 波動,遠離合約。

要是你對着賬戶還在犯愁,或者想聊聊某個幣種的現貨玩法,隨時找我@bit多多 。進門先學走路,總比一開始就想跑摔斷腿強。(主頁個人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