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宣佈終止2023年設立的新型活動監管項目,這個專門針對銀行加密業務的部門就此停擺。與此同時,美國證監會(SEC)新任主席卻推出“Project Crypto”,旨在加強行業指導。這種看似矛盾的操作背後,實則暗藏美國加密監管政策的重大轉向。
這一時間點頗具深意。特朗普上臺後不久,其承諾的加密友好政策便開始落地。美聯儲關閉專門的加密監管項目,表面是機構精簡,實則爲銀行鬆綁。要知道,該項目存在時,銀行涉足加密業務需歷經繁瑣審批,程序複雜到令人卻步。如今枷鎖解除,銀行得以更自由地擁抱加密領域,這對整個行業而言無疑是重大利好。
銀行入場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專業的風控體系、成熟的金融產品以及龐大的客戶基礎將涌入加密市場。試想,當美國銀行、富國銀行等巨頭開始提供加密交易、託管、理財等服務,所帶來的增量資金保守估計可達萬億美元級別。更重要的是,銀行的參與將大幅提升加密資產的合法性與可信度——或許你爺爺奶奶不信任加密交易所,但他們會信賴自己存了一輩子錢的銀行。
SEC的“Project Crypto”看似是加強監管,實則是在提供清晰規則。新任主席Paul Atkins向來以加密友好著稱,他推出的這一項目核心在於“指導”而非“限制”。更新託管規則、明確交易標準,這些都是行業期盼已久的內容。有了清晰的遊戲規則,機構纔敢大舉進場,這就像高速公路有了明確的車道標線和限速標誌,反而能讓車輛行駛得更快更安全。
這種“鬆緊結合”的監管策略實則高明:一方面減少不必要的限制,鼓勵創新與競爭;另一方面提供明確指引,防止市場失序。這是典型的美式監管思路——既要讓“馬兒跑”,又要讓“馬兒不亂跑”。相比其他國家要麼一刀切禁止、要麼完全放任不管的做法,美國這種精準調控更利於培育健康的市場生態。
市場反應已印證了這一點。消息公佈後,銀行股集體上揚,摩根大通、高盛等漲幅均超3%;加密貨幣也應聲上漲,比特幣重新站上12萬美元。這種聯動表明,市場已充分認識到政策轉向的重要性。當傳統金融與加密金融的藩籬被打破,兩個萬億美元級別的市場將產生化學反應,這種融合或將徹底改變金融業的格局。可以預見,未來幾年美國可能誕生一批加密銀行巨頭,它們兼具傳統銀行的穩健與加密創新的活力,成爲金融史上的新物種。#美联储取消创新活动监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