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盯着MACD金叉開單,主力卻在後臺算計你的止損位,幣圈遠非靠K線就能取勝之地。

三個月前,我賬戶只剩287U,如今每天收益穩定三位數

曾經我也癡迷技術,去年冬天抱着《量化交易聖經》熬夜盯盤,結果一個月虧掉半年工資,直至賬戶爆倉才驚覺

散戶研究技術指標,如同賭徒研究骰子花紋,莊家掌控着搖骰子的節奏

轉機在三月。我關掉分析軟件,盯某主流幣分時圖一整天,發現暴跌前總有異常大單低位掛出,誘散戶割肉後瞬間喫貨

憑此,我拿3000U做單,28天滾到5萬U。最猛一次,比特幣回調至38000時進場,三小時後收益翻三倍

上週,粉絲小趙找我求助。他賬戶剩2300U,欠三張信用卡

花8萬學“布林帶突破策略”,卻從20萬虧到如今,家庭矛盾不斷

“哥,你說的控盤邏輯比MACD靠譜?”他語音帶着哭腔

我沒直接回答,讓他盯ETH的4小時圖。下午盤口突現一堆1000手賣單,K線似要跌破支撐位,他急着問是否止損

“等等,看隱性買單。”

我提醒。半小時後,賣單撤走,價格直線拉昇,這是主力誘空。

跟着我操作兩單,小趙先在SOL回調抄底賺3000U,又在ADA震盪區間獲利

上週他發消息:“信用卡還完,終於能睡安穩覺。”

幣圈裏,很多人把技術指標當救命稻草,實則漲跌是主力“設計”的。

我從不教人預測行情,只教看懂主力動作——何處吸籌、出貨,哪裏是誘多陷阱。

有新手問我:“跟着你能穩賺嗎?”

我坦誠:“不能,但能讓你學會控虧,讓每筆單子有邏輯,不再靠運氣。”

如今,後臺常收到像小趙這樣的好消息。想起自己爆倉時,若有人拉一把該多好。

若你賬戶虧損、信用卡催款,不妨想想:你研究的是真實K線,還是主力想讓你看到的?換個思路,機會或許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