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幣總市值突破 2700 億美金的當下,一場更狠的戰爭已打響。美國(GENIUS 法案)落地後,Circle、Stripe、Tether 等巨頭不再滿足於發穩定幣,直接下場自建 “穩定幣鏈”。這波操作,藏着對未來金融話語權的終極爭奪。

巨頭們的 “鏈” 式殺招
穩定幣鏈不是普通公鏈,而是爲穩定幣量身打造的 “高速通道”,每個玩家都亮出了獨門武器:
Circle 的 Arc 鏈把 USDC 當原生 Gas,開發者直接用 USDC 付手續費,搭配亞秒級確認的 Malachite 共識,主打跨境支付和機構結算,還能和數十條鏈互通,成了 USDC 生態的 “超級樞紐”。
Stripe 聯合 Paradigm 搞的 Tempo 鏈,兼容以太坊合約卻專攻高頻支付,目標是讓穩定幣結算成本比 Visa、Mastercard 更低。靠着 Stripe 的商戶資源和錢包閉環,要直接搶傳統支付巨頭的飯碗。
Tether 雙線出擊:Plasma 鏈搞 USDT 零費轉賬,基礎支付免手續費還能用 USDT 付 Gas;Stable 鏈則以 USDT 爲 Gas、亞秒級確認瞄準機構,路線圖裏還要升級 DAG 共識,硬推 USDT 成 “鏈上硬通貨”。
Cosmos 的 Noble 鏈靠 IBC 協議成跨鏈樞紐,不僅是 Cosmos 原生 USDC 首發地,還發了美債支持的 USDN(年化 4.2%)和歐元穩定幣 EURe,20 多條應用鏈都得按它的規則玩。
造鏈背後的野心:不止賺錢,更要定規則
巨頭砸錢造鏈,核心不是賺 Gas 費,而是賭未來金融的 “話語權”:
監管明牌後,(GENIUS 法案)和香港條例讓穩定幣從灰色地帶走向合規,巨頭終於敢重倉基礎設施;市場需求早已爆發,2024 年穩定幣交易量達 27.6 萬億美元,超 Visa 和萬事達總和,專用鏈成剛需;而最關鍵的是搶規則制定權 ——Arc 用 USDC 當 Gas,接入者就得守它的規矩;Stable 鏈逼對手跟進零費模式,把 USDT 習慣刻進行業標準;Noble 靠 IBC 成跨鏈裁判,主導生態規則。誰定規則,誰就是未來金融的 “話事人”。
後續盯緊這幾點
這場戰爭纔剛開始,重點看三個信號:Arc 的機構接入速度、Tempo 的商戶落地情況、監管對 “穩定幣當 Gas” 的態度。對用戶和開發者來說,更低成本、更順體驗的紅利在路上;對行業而言,這波造鏈潮會加速穩定幣從 “投機工具” 變 “實用支付手段”。
關注我,持續拆解每條鏈的進展,帶你看懂這場金融基礎設施重構戰的走向。穩定幣的好戲,纔剛開場。#加密市场回调 #美国7月PPI年率高于预期 #牛市季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