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揣着攢了八年的10萬塊殺進幣圈。聽羣裏喊“區塊鏈革命要來了”。第一單ETH追高,半小時插針虧掉3萬;第二單跟“老師”衝新幣,三天腰斬剩兩萬;第三單槓杆補倉,直接爆倉到負數。手機裏是老婆的消息:“孩子奶粉錢還差兩千,能先轉我嗎?”此刻的手在發抖!

那時的我,凌晨三點盯盤,刷“暴富教程”刷到凌晨,手機電量從100%掉到1%;被“老師”割了韭菜,還安慰自己“再等等,能回本”。我以爲炒幣是“一夜暴富”的捷徑,後來才懂——它其實是面照妖鏡,照出我最貪婪、最脆弱的樣子。

轉折在2018年。信用卡刷爆,老婆抱着發燒的孩子在醫院排隊,手機裏是催債短信。那天晚上,我翻出筆記本,上面記滿曾經的“血淚教訓”:分倉、止損、只做4小時以上級別突破。

我開始學“笨功夫”。白天上班,晚上研究K線;週末陪孩子上早教課,順便在母嬰店聽“寶媽理財課”;把女兒的奶粉罐當“風控本”每賺一筆,就往罐子裏塞顆糖,提醒自己“穩”比“快”重要。

現在的我,賬戶裏有7位數U。不多,但足夠覆蓋孩子的國際學校學費、老婆的瑜伽課、父母的體檢費,還有每年一次的家庭旅行。現在不再盯着分時圖心跳加速;依然會做交易,但每一單都像在給家人“交作業”賺了,是給女兒多買套繪本;虧了,就當給老婆買束花,哄她別生氣。

上週,老婆翻出我十年前的交易記錄。那時的我,總在“加倉”“梭哈”“補倉”裏打轉,爆倉單堆成山;現在,交易本上寫滿“分倉邏輯”“止損理由”“確定性分析”。她突然說:“你知道嗎?我最開心的不是你賺了多少錢,是你現在每天都能按時回家喫飯,能陪女兒寫作業,能在媽生病時守在牀邊。”

多少人在震盪裏虧到絕望?數不清了

新佈局圖畫好,點擊@币来财MAX 只帶執行力強的人。